中石油vpn系统登录
如今,网络已成为我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离不开的工具与环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无处不在地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几乎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在家庭环境中,网络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网冲浪、在线娱乐、远程教育,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诸如微信等社交平台,让人们可以轻松地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家庭生活。
在工作场所,网络是须臾离不开的工具与环境,无论数据传输、资源共享,还是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协同工作等,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团队协作。
而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移动互联网则是指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接入网络,进行各种在线活动,如在线购物、网上银行、在线教育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是的,如今,我们生活在以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信息社会,生活在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成为我们生活的核心。
毫无疑问,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改变并继续改变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但是,在二十多年前,在上世纪末Internet在席卷全球之际,我们能够想象到我们会如此以赖网络,如此离不开网络吗?
今天,当我们尽享网络带给我们的一切好处之时,我们自然不能忘记世纪之交开创网络信息时代的红火岁月。
20世纪90年代,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发生的最重大而且意义深远的事件莫过于因特网(Internet)的兴起。
Internet的兴起,使信息技术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技术,使网络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正是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在全球的推进,使人类社会大踏步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挺进。
这对正在改革开放的中国而言,乘互联网的东风,通过“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蛙跳战略”,无疑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机遇。
当年,当我们满怀激情拥抱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对网络信息时代并未有今天这样深切的体会与感悟。那时,我们被“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的信念所驱动,整个身心被“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初心所激励,义无反顾地投身“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伟大战役,全身心地为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而奋发战斗。现在回过头来,才更加意识到这一战役对于赶上时代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
二十几年过去了,如今,我们伟大祖国在经历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征程后,正大踏步向强起来的目标迅跑,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中国梦正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奋斗中逐步成为现实。这更激起了对曾经的红火岁月的怀念。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学术上比较成熟后的技术生涯基本上全部奉献给了信息化事业,而我踏上信息化征程就是从“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战役开始的。
正在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感召下启程的,而我的团队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也正是筹建与诞生于那个年代,并且在“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战役中开始成长起来的。
因而,我对网络特别是互联网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作为亲历那个历史过程的过来人,我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将这段历史记录下来。
我的学术生涯,是在一次次信息技术革命风云的洗礼中成长起来的。四十年的奋斗历程,经历了无数次重大技术革命,上世纪80年代以微机革命与计算机普及为标志的“第三次浪潮”,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本世纪2010年代开始的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一次次洪流巨浪,把我们这代IT人推到了科技革命的潮头——经了风雨,受到了锤炼,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也快速成长成熟起来。
我的学术生涯起步是很晚的,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致使11年后半才进入高等学府,那时我已逾“而立之年”。1982年1月,我才踏入山西省自动化研究所——一所省级科学技术研究单位的大门,开始了我的学术生涯——从此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结缘,成为我终身为之奋斗学术事业。
刚踏上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航船时,只是凭一时的激情,梦想在第三次浪潮的洪流中博风击雨,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对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开发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基本上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更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
第一个感到震撼的就是这一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真可谓“日新月异”,技术进步的飞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令人目接不暇。
是的,在从事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开发的学术生涯中,人们,特别是身处信息革命旋涡的IT人,时时处处都真切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简直犹如过山车一般,常常应接不暇,甚至令人目眩!
记得我们77级学生是1978年3月入校的,我的专业是电子计算机。那时,电子计算机已处在计算机发展史上第四代(1971-1989年)的中期。很快我们就了解到,从集成度来说,第四代属“大规模集成电路(LSI)”(1970s-1980s)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1980s-1990s)阶段。LSI单个芯片上可以包含数千个晶体管,而VLSI单个芯片上可以包含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个晶体管。
而从1946年到1970年仅短短不到30年时间,计算机就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时代(1946-1958年)、第二代晶体管时代(1959-1964年)和第三代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0年)!所以,还在这一学科的大学学习奠基期间,就感觉这一学科发展速度的神速!
在校学习时,太原工学院仅有的计算机是国产的小型计算机DJS131。DJS131主机是裸机,必须通过“手拨13条”之后,才能通过纸带穿孔机将操作系统导入内存,计算机才被控制台所控制。
就在上学期间,微处理器8080、8085、M6800、Z80就已问世,大学的微机教程就是以Z80为样机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出现与快速发展,在80年代初引发了以微机革命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
1982年到自动化所后,从北京计算机研究所购买的第一台微机BCM-II的CPU也是Z80,操作系统是CP/M。那时,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也已面世。不久,IBM-PC(CPU为8088)成为微机的主流。PC面世后的短短10多年,微处理器从8086迅速发展出现了80186、80286,以及32位微型计算器80386、80486的等微型计算机产品。1983年我们自动化所引进的微机开发系统DS-287,就可开发基于8086、8088、80186、80286、80386的微处理机应用。
到1990年代,微处理器进入64位阶段。1993年,Intel公司推出了具有64位的内部数据通道的Pentium或称P5(“奔腾”)微处理器,从那时开始,微机向64位跨越,主频也进入了GHz级。
1970年代末在工学院就读时,学校计算机DJS131内存采用的是王安发明的磁芯储存器,存储容量只有64k!
1982年到自动化所后,第一台微机BCM-II的外存是8吋软磁盘,容量尚在KB级,后来软盘技术快速进步,很快升级为5吋,容量达到MB级。90年代,容量为1.44MB的3.5吋软盘大行其道。
大容量的在线外存储器最重要的是硬盘。在硬盘的发展史上,1983年第一款3.5英寸小型硬盘出现,此后硬盘的尺寸在不断缩小,存储容量却快速增大:从MB级(1956~1991年)、GB级(1991~2007年,),如今,硬盘容量在TB量级提升。
1983年我们自动化所引进的微机开发系统DS-287,硬盘机采用的是“温彻斯特”技术,一个温盘的直径大约是0.5M,厚度约为10CM,存储容量却只有2M!1987年购置的SUN工作站,备份存储装置用的还是顺序访问的磁带机。
以程序设计为例,虽然我参加工作后未曾用二进制机器语言写过程序,但从接近机器语言的汇编语言,到次高级语言、到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全经历过。1982年5月我从福建计算机所购进所内第一台TP-801时,编程使用的是Z80汇编语言,同年8月购进第一台微机BCM-II,开始采用BASIC语言。1986年参加与IIASA的国际合作项目,购进了SUN工作站(这是我国引进的第一台工作站),宿主编程语言是 C语言。还根据工作的需要,我同时学习了用于科学计算的Forth语言、人工智能语言LISP与PROLOG语言。此后,在计算机应用系统研究开发的过程中,根据应用项目的需要和所采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与工具,还学习了ALGOL、 PASCAL、COBOL等语言。
再以操作系统为例,从1982年到1996年我在自动化所工作期间,短短14年时间,操作系统就经历了简单操作系统到Windows操作系统四代!早期的计算机,如DOS操作系统的命令行,非专业人员很难使用。直到Macintosh电脑于1984年发布的创新鼠标和用户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才彻底改变了电脑行业,窗口系统、图形化界面和鼠标的使用,使计算机进入“所见即所得”的大众可方便使用的时代,并向智能化进军。
从大学开始,特别是参加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实践后,才越来越感到这一选择对我今后的人生意味着什么。为了与时俱进,我们IT人不停地更新知识,周期之短,令许多其他专业的学者咂舌!不断接受新方法新技术成为常态,任何时候都无老本可吃,持续学习成为一辈子的宿命——这样,为了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整个人生都沉浸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前进的螺旋式循环之中。
而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是我从业学科的另一特点。对于从事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的IT人而言,不断拓展知识面成为另一个必须面对的宿命。因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的过程,正是信息技术与领域知识结合乃至深度融合的过程,这必然要求从事应用研究与开发的IT人,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在推进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信息化过程中,不仅要持续学习与更新自身的信息技术,还要精通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学习与增厚应用领域的知识,并永无终点地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而且,对各领域知识的掌握运用的精深程度,信息技术与领域知识深度融合的技术与艺术,成为应用研究开发的重要前提——这也更进一步使整个人生都沉浸在持续学习、不断前进的进程中。
而这一持续学习、不懈奋斗之路,促使我拔节式地快速成长,一天恨不得掰作两天用,从而使“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的誓言在心底深处得到了安慰。
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术不停学习更新与拓展、信息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研究开发能力拔节式增强的同时,命运之神又使我幸运地参与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影响重大的科研开发项目,如中国国家科委与IIASA的国际合作项目“用于区域整体发展研究的决策支持系统——中国山西案例研究”、“全军军械工作总体发展决策支持系统”、与英国海外开发总署(ODA)的国际合作项目“太原环境与能源效率示范项目”等,在这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使我有机会与众多科学家与学者如山西大学校长李镇西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煤化工专家、太原工业大学的谢克昌教授,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主任陈兆莹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校长、大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曲晓飞中石油vpn系统登录、山西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的梁嘉骅教授等并肩战斗、协同工作,这样,使我有机会从他们身上汲取更多做人的正能量、做学问的真谛,促使我在学者的道路上大踏步飞跃前进。
在这期间,我感到特别幸运的是受到了诸如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所长李天和教授,我国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钱学森同舟回到新中国的工程院院士许国志先生,我国系统工程学科研究与学位制度创建人之一的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教授等国际级大师的谆谆教诲与言传身教,受到了诸如中国系统科学所副所长、我国运筹学创始人之一的顾基发研究员,中国系统科学所副所长邓述慧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纯均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孔德涌等大师们的谆谆教诲,使我终身受益匪浅。
我特别感谢与IIASA的国际合作项目“整体发展研究的决策支持系统——中国山西案例研究”,项目不仅使我真正走上了学术道路,并且使我进入了国家级与国际级研究的行列,加上我之后又主持与参与了若干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家级研究开发项目,使我在更大范围结识了众多知名学者与大家,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国防科技大学政委汪浩少将、曾被称为神童的后成为获得中国大陆第一个管理工程博士学位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校长席酉民教授,……
记得第三次浪潮涌来之时,那时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才刚登上科研开发航船,完完完全全是一个信息技术战线的新兵。我深知自己在学术道路上起步太晚,所以从进入自动化所的第一天起,就只争朝夕,不停地学习,忘我地工作,在研究开发中学习,在学习中勤奋工作,努力攀登学术高峰。那时,首要关注的是自己的学术生命。
与初出茅庐时的1980年代初不同,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不曾想一旦“知名”了,“此身已非我有”!
作为山西省自动化研究所的所长,关注的是一个所的生存与发展,作为主要学术带头人,要把握研究方向与开发战略,……
渐渐地,我发现问题远不仅仅如此!作为一名技术专家,我的一切,早已属于信息技术事业,作为山西省省级高新技术龙头研究所,自然是为山西省和国家发展整盘棋一个棋子,必须为兴晋富民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披肝沥胆、鞠躬尽瘁!
所以,当20世纪末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席卷全球之际,与经历第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风云——以微机革命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不同,我已不仅仅属于我自己,而是迅速被推到全省迎接信息革命挑战的前沿,时代赋予了我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关注和考虑的是山西省如何抓住机遇,迎接这场划时代革命的挑战,使山西这一落后的内陆省份,实现蛙跳式跨越发展的大问题。
由于多年信息技术的积累,在1990年代初,当SUN公司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概念不久,我和自动化所的主要技术骨干就隐约意识到,网络将是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因为网络是将信息处理技术即计算机技术同信息传输技术即通信技术深度结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必将引发一场巨大的技术革命。
事实上,1984年自动化所引进的M-240D大型计算机,是分时系统的主机—终端模式计算机系统,也称作集中式计算机网络。而现代意义的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分布式计算网络,称之为分布式计算模式。相对于主机—终端模式计算机系统来说,现代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模式)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是独立的。
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后期,计算机网络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研究,出现了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网络,形成了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即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出现了“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在开放式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都遵循着共同认可的国际标准,从而可以保证不同厂商的网络产品可以在同一网络中顺利地进行通信。在这期间,我们接触的计算机网络,有Novell网、以太网,后来随着TCP/IP协议的流行,局域网开始向广域互联网发展,……
所以,1995年,当“信息高速公路”刚传入我国,我们自动化所就敏锐地认识到一场巨大信息革命风暴即将来临。并决心站在信息革命的潮头,弄潮Internet,逐梦网络信息时空,引领山西省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潮流,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
就这样,在计算机界奋斗了近20年的我,又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向网络信息技术进军,开始了“逐梦网络信息时空”的日子。在世纪之交的这些年,一直战斗在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战斗的第一线,搏击网络时空,逐梦信息世界,成为山西省网络时代的先行者与开拓者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怀着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誓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的气概,只争朝夕,奋发图强,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工业化的进程的同时,迎战以微机革命为标志的第三次浪潮的挑战。
进入90年代,就在我主持自动化所工作后不久,人类发展史上又一重大且意义深远的划时代事件发生了——划时代的因特网(Internet)在全球兴起,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滚滚而来。一场更大的挑战摆在现代化道路上迅跑的中华儿女面前。
Internet的兴起,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还处于冷战时期。为了提高军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当时的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设了“阿帕网”(ARPAnet),并于1969年正式启用。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仅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
到70年代,ARPA又开始用一种新的方法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互联,形成“互联网”,称之为“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1982年ARPA将TCP/IP引入互联网,使Internet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1983年,ARPAnet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军用,称为MILNET;另一部分仍称ARPAnet,供民用。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5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NSFnet主干网利用了TCP/IP技术,准许各大学、政府或私人科研机构的网络加入。1988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1989年,ARPAnet解散。1992年,美国IBM、MCI、MERIT三家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高级网络服务公司(ANS),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叫做ANSnet,成为Internet的另一个主干网。与NSFnet不同,NSFnet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而ANSnet则是ANS公司所有,从而使Internet开始走向商业化。
因特网(Internet)的出现,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并向全球传播。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而此时Internet的骨干网已经覆盖了全球91个国家,主机已超过400万台。很快,因特网就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形成了国际化的互联网。
可与这次信息革命比肩的,还要追溯到1840年的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引发了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而这次的信息革命,将引发信息化浪潮,使人类将大踏步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挺近。
信息革命的浪潮,犹如一道号令,全国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采用“蛙跳式”模式,充分利用“后发效应”优势,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的战略。处在信息革命风暴前沿的信息技术界,决心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迎接“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的挑战,在新的历史转折点,变“学习跟跑”为“跟踪创新”奋起直追,努力尽快缩小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在未来实现“弯道超车”的梦想。
当Internet兴起、信息高速公路风靡全球之后,处在信息技术研究开发战线上的我们,立即意识到一场信息革命的风暴必然在全球掀起。
Internet这一覆盖全球的“网络的网络”,构建的不仅仅是全球通信系统,更是使跨时空的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与协同工作成为现实。这样,信息的高速、广泛传送,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从而使信息资源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电子邮件、虚拟现实将快速发展,人类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模式将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将人类跨入网络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将从物质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
于是,我委派对新兴技术一直比较敏锐的我们自动化所总工程师杨社堂,积极与省科委领导李镇西、高振波交流,阐述我们所对Internet的前瞻认识,希望省科委抓住信息革命的机遇,迅速推进三晋互联网事业的发展。
很快,Internet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旋风就刮到了三晋大地。1994年底至1995年初,省政协委员张基温等人根据全球信息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我省的现状,提出了“加速山西省信息高速公路的对策建议”的提案,山西省委、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
正当山西省科委领导在为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未雨绸缪之际,省政府责成山西省科委对此提案进行研究,对山西省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提出具体实施意见。
作为主管科技、关注明天的山西省科委深感责任重大,决定挑起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历史使命。为此,时任省科委主任的李镇西委托时任自动化所所长的我,以省科委的名义组织全省计算机、通信、网络信息等方面的专家,对国际互联网和(Internet)“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所带来的影响及我省的对策进行研讨。
那时,借“科学春天”成立的自动化所,十几年来,通过“引进消化”与“学习跟跑”国内外先进技术的洗礼,特别是经过“用于整体发展研究的决策支持系统——中国山西省案例研究”与“全军军械工作总体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太原环境与能源效率示范项目”等国际合作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浴火锤炼,已走过艰难的创业阶段,成长并逐渐臻于成熟。而我作为这所以计算机与自动化技术为研究开发为宗旨的研究所的所长,经过近20年在信息技术战线的努力攀登,已成长为一名是IT技术专家。从那时开始,我的一切,早已属于山西省与中国的信息技术事业。所以,一接到李主任的委托后,我就立即付诸行动,组织全省计算机与自动化、通信网络、无线电与信息等方面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经过认真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因特网的兴起,“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全球的实施,其巨大影响是划时代的。人类正面对一场全球化的信息革命,将引发一场新的经济革命,导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开始向信息社会过渡。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对我们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内陆省份来说,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由“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催生的信息化,对我省产业结构重组,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振兴三晋,实现“兴晋富民”的战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迎接信息革命的严峻挑战,抓住机遇,采用“蛙跳式”战略,实现后来者居上的跨越式发展。许多专家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我将研讨结果梳理总结整理后上报了省科委。在综合专家意见的基础上,1995年3月下旬,山西省科委起草了《关于加快山西省信息化产业发展步伐》的意见,山西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这个意见。
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山西省这样一个落后的内陆省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山西省科委担起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历史使命。于是,在对国际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所带来的影响及我省的对策进行研讨的基础上,省科委开始组织制定山西省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全力推进山西省的网络建设和信息化事业发展。
为了更好地启动山西省网络信息化事业,山西省科委决定组织省计委、省交通厅、省卫生厅、省水利厅等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专家赴美对Internet进行考察。1996年6月,考察团考察了旧金山硅谷新技术开发区以及洛杉矶新硅谷和十几家Internet相关公司。通过考察,大大激发了大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山西省信息事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与此同时,作为组织上的措施,省科委决定筹建成立集管理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部门,进行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试验和示范。
1996年初,省科委酝酿筹建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6月,省科委从省自动化研究所、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抽调事业心强、技术精湛的网络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人员,组成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筹)。记得当时从省自动化研究所抽调的主要人员有:田沁祥、陈庆伟、郑晓濛、任军、孙跃军、王晓飞、姬有印等;从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主要人员有:余建明、刘军、杜戎平等。
而我则临危受命,担任中心(筹)主任。就这样,在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的历史时刻,我又被推到了信息革命的刀口浪尖上。
1997年初,山西省机构编制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多次到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筹)进行了调研和考察。在调研和考察过程中,编办的同志深深为中心的事业心和时代责任感所感动。编办的贺国琳处长说,你们忘我为山西的网络信息化事业努力奋斗、勤奋工作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尽管现在编制很紧张,基本上不批新单位,但我们一定努力促成中心的建制。编办的同志汇报后,省长孙文盛非常重视,亲自到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筹)进行了视察。
1997年6月,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正式成立(晋编字[1997]11号)。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山西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承担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训和网络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从筹建之日起,就立即投入了搏击信息革命风云、弄潮Internet、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战斗,踏上了推进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征程。从此,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就和山西省网络信息化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从网管中心筹建之日起,为了统一认识,提升大家的自觉性与紧迫感,我就首先组织大家深入学习与认真研究由Internet引发的信息革命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
大家深刻认识到,Internet的兴起以及由其引发的信息革命,就我们当时的认知能力,对人类的未来会产生的作用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Internet的兴起,使信息技术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技术,它将引发人类社会的网络化数字化革命。它的应用将波及到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划时代的。随着信息革命的推进,信息化将席卷全球,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对网络技术与信息知识的依存度将越来越大,信息和知识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关键的要素,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并大踏步地向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迈进。
毫无疑义,网络信息化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可以说,下一个世纪,谁拥有网络,谁就拥有世界。
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一直表示,作为Internet的催生儿,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是我们网络管理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与历史使命。我们深知,互联网事业是关系国家、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与提高综合国力、关乎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事。我国的工业化目标还远未完成,信息化又箭在弦上。而对山西省这样落后的内地省份,要赶上时代前进步伐,必须面对时代的挑战,听从国家和人民的召唤。于是,我们怀着对“兴晋富民”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以推进全省信息化事业发展作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山西省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探索发展网络信息化事业,努力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
早在1995年,当“信息高速公路”刚传入我国,我们就敏锐地认识到信息革命风暴即将来临。在省科委的支持下,自动化所就成立了“山西省Internet省级节点建设”项目组,总工杨社堂为组长,对将Internet引入山西省的实施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开始进行与Internet连接的试验。
1996年初,省网络管理中心筹建工作开始后,原自动化所“山西省Internet省级节点建设”项目组的大部分技术人员进入网络管理中心,继续进行项目的实施工作。
鉴于Internet在全球迅速发展并取得极大成功的经验,我们认识到,互联网事业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必须坚持联合与协作的原则,动员各方面的优势,动员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发挥全省的整体优势,去开创这一全新的事业。
我们的思路得到了省科委的全力支持。在山西省科委的倡导下,借鉴Internet在全球迅速发展并取得极大成功的经验,省科委、省计委、省教委、省外经贸厅经过协商,决定按照联合与协作的原则,组建成立由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筹)、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组成的虚拟联合体——中国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以加强全省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的协作,统一组织信息,统一向国内外发布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权威性和安全性。
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为三级联合机构:领导组由省长孙文盛挂帅,协调组组长由省科委副主任高振波担任。开发实施组组长由省网络管理中心(筹)主任的我担任,“中心”办公室设在省网络管理中心(筹)。
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成立后,各组成单位互相学习、共同探讨Internet技术,迅速投入了山西省网络信息化建设,努力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
在各自主管委厅的支持下,我和省经济信息中心的张如浩、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的任新华、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的孔铁亮,以及杨社堂,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建设三晋互联网的实施方针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研讨,进而制定了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决定紧紧围绕互联网的核心功能,首先抓好网络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作为中心任务:一是通过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省经济信息网、省教育科研网、省外经贸网的建设为全省网络建设与网络互联进行示范,二是通过开发创建山西省第一个Internet网站网站——“中国山西之窗”,促进全省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快速发展,并为构建山西省信息资源库奠定基础。省信息发布中心批准了我们的规划与实施方案。
方案确定后,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和我们省网络管理中心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启动了省科技信息网、省经济信息网、省教育科研网、省外经贸网的建设工程,并很快进入了网络建设的高潮。与此同时,在我们中心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下,并将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各组成单位参加“中国山西之窗”的技术人员集中在我们网络管理中心,由我担任总设计师,以“让世界了解山西,让山西走向世界”为宗旨,精心策划、认真设计,协同工作,努力开发一流的Internet站点,精心构建三晋第一个网上信息系统——“中国山西之窗”。
经过近2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省科技信息网、省经济信息网、省教育科研网、省外经贸网原型系统建成,“四网”完成了互联并实现了与Internet的导通,三晋第一个网上信息系统——“中国山西之窗”的雏形系统也开发成功。雏形系统以“让世界了解山西,让山西走向世界”为宗旨,开发了包括山西省自然和地理、政治和经济、科技和教育、历史和文化以及民俗民风、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各个层次内容的栏目,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世界展示山西。
1996年12月27日,省科委、省计委、省教委、省外经贸厅在太原并州饭店召开了“四网一窗”开通仪式新闻发布会。
在主席台上就座的从左到右是:省科委高振波副主任、工大谢克昌校长、David yuan(亚商联)、省科委李镇西主任、王昕副省长、省计委任小刚总经济师、Brind zhu(亚商联)、外经贸厅王步祥副厅长、省教委杨树国副主任、杨世春副主任
出席会议的领导有王昕副省长,省科委、省计委、省教委、省外经贸厅的领导以及亚商联的David yuan、Brind zhu等。
“四网一窗”开通仪式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宣布:省科技信息网、省经济信息网、省教育科研网、省外经贸网正式投入运行,并与Internet导通。三晋第一网站——“中国山西之窗”在山西省的站点(当时域名为,后更名为)和美国洛杉矶(镜像站点)()正式上网并开通运行。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先进的Internet技术,在1996年到美国进行考察期间,山西省科委就与亚洲商联达成协议,一致同意建立合作关系,并决定派一批网络技术人员到美国亚洲商联进行培训,学习Internet技术。1997年4月至10月,省网络管理中心、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等单位选拔了一批网络技术人员组成团队,赴美进行了Internet技术的学习培训,为我省培养了最早的一批掌握Internet技术的网络技术人才。
1997年4月,山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组正式成立,省长孙文盛任组长。山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组下设专家组和办公室,并建立了网络建设规划专业组、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专业组和信息产业专业组,分别由省计委、省科委和省经贸委牵头。具体实施由相应的信息中心负责。
就此,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的指导下,在省信息发布中心的领导下,省网络管理中心、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全面投入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战斗。
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的建立,省科技信息网、省经济信息网、省教育科研网、省外经贸网与Internet导通并投入运行,和“四网一窗”的开通,极大地推动了山西省网络建设与信息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山西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网站建设也如火如荼展开。到1997年底,提供ISP、ICP服务的Internet站点仅在太原市已逾10多个。
从此,开创山西省互联网时代的序幕全面拉开,山西省网络建设和信息化事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由Internet引发的全球互联网建设,不仅要建设互联互通的网络基础设施,还要实现与Internet的导通,使中国的互联网成为全球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成为地球村的一员。
我们省网络管理中心从筹建开始,就把引进、应用、推广Internet技术作为开创三晋互联网的切入点,把共享互联网无与伦比的快捷通信交互以及浩瀚的信息资源作为网络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
根据中心制定的战略和目标,为了构建山西的信息高速公路,抢占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开创三晋的互联网时代,在省科委的支持下,中心决定肩负起将Internet引入山西的历史责任,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提供通向Internet的通道,承担起Internet接入的历史使命,以推进三晋的互联网时代的建设和发展。
关于我国和因特网(Internet)建立关系的过程,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3月2日,由于工作的关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通过日本同行连上Internet,接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64K专线正式开通。虽然当时线路只在高能所内部使用,且没有申请中国自己的域名,但已经使得Internet开始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我们的未来之路。
1994年4月20日,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简称NCFC)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第77个国家。
早在1995年,当信息高速公路传入山西之后,山西省科委就委托时任自动化所总工的杨社堂组织一批计算机技术人员成立“山西省Internet省级节点建设”项目组,对Internet进行深入研究,并开始进行与Internet连接的试验。
省网络管理中心筹建工作开始后,原自动化所从事“山西省Internet省级节点建设”研究的项目组成员,大部分都跟随我一起参加了筹建中心的工作(这批人员后来成为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的骨干)。1996年6月,我们网络管理中心(筹)通过清华大学网络中心以DDN方式与Internet实现了导通。同时,还通过泛美二号经国家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到金桥网(GBNet)与Internet导通。这样,我们中心就成为最早将Internet引入山西省的互联网开拓者。
1996年12月,《Internet网络省级节点工程》由省计委、省科委正式批准列项,由我们省网络管理中心(筹)实施,三晋互联网建设全面展开。
“四网一窗”开通之后,社会上对Internet接入需求迅速增加。为此,我们网络管理中心加快了与Internet的导通线路建设,逐步拓展网络的通路和带宽。
1997年初,中心通过VAST网与国家科技信息网实现了互连,形成了与Internet另一条通路。VSAT网采用时分多地址系统(TDM/TDMA)的卫星通信体制,设备选用美国休斯公司的PES6000系统。卫星工作频段选择亚洲二号KU频段,即下行10.95-12.75GHZ,上行14-14.5GHZ。系统出境载波速率为512kbps,入境载波速率为128kbps。
由于VAST网传输带窄,又有雨衰等固有弱点,对增加Internet接入效果不明显,难于满足用户对接入带宽的需求。为此,中心又开通新的一条独享的直通北京的DDN线路,而将VSAT系统作为备份通路。
当ISP服务开展以后,接入用户逐渐增加,访问率提高,流量显著不断增大(到1998年底,下行国际出口信息流量已超过2G),为了满足用户对接入带宽的需求,中心又及时增加线年上半年,接到CERNet的线K。同时又开辟了接到国家科技信息网(中国信息研究所网络中心)独享的64K DDN线路,随着信息流量的增加和接入用户的增多,后拓为256K。
为了提高城域间的访问速度,1998年开始,中心先后与太原电视台数据通信中心、省经济信息中心、太原理工大学网络中心实现了ATM城域网互联。
为了向用户提供接入Interne t的地址要求,开始中心向清华大学网络中心申请了4个C类地址(1024个),后来,随着接入用户的增加,中心又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申请了7个C类地址(1792个)。这样,向用户提供接入Internet的地址总数就为11个C类地址(2816个)。
就山西当时的情况而言,1996年到1997年,虽然山西省数据通信局和太原市数据通信局成立后迅速建设了分组交换网和数字数据网(DDN),中国计算机互联网也在太原建立了节点,但当时在太原和全省范围内仅开始提供线路服务,还没有一家能提供全面ISP服务的供应商,Internet接入当时在山西省还是空白。
为了适应社会上不断增加的接入Internet的需求,在进行与Internet的导通线路建设的同时,我们中心决定开展山西省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
在建设方针和策略的指导下,在认真学习与研究Internet接入技术的同时,我组织中心的技术人员精心制定了建设与设计方案、实施步骤。建立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的通信系统,配置了包括DNS服务器、E-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的服务器系统,为保证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还配置了包括UPS在内的电源系统。
在系统软件的配置上,我们采用源代码开放系统,在后台配置安全性较高的Red Hat Linux;在管理软件和应用软件的配置上,我们借鉴网上自由或共享软件,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创新,自主开发了网控和管理软件,如计时和统计流量软件、计费软件、认证软件、网管软件等。这样既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又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易维护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而且锻炼队伍,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网络信息技术人才。
在建设山西省互联网中心的过程中,我们构建了接入支撑环境,为用户提供DDN、微波和DDR等多种接入方式。为了满足个人用户的接入需求,和太原市电信局申请了16条电话线路用作数据通信,增加了Modem Pool访问服务器以满足拨号业务的需求。
随着网络通信线路与Internet的导通,以及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中心的建立,为开展Internet接入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心向全社会提供的ISP服务主要包括:接入服务、电子邮件服务、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信箱租赁服务等。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宣传Internet的重要作用和应用前景,采取各种措施与办法,吸引广大用户对Internet的兴趣和对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并在服务上提供一些优惠措施,例如,对要求虚拟主机和服务器托管服务的,一般免费提供一个IP地址。
一般个人用户采用PSTN方式接入(中心设立了ModemPool,申请了16条电话专线供接入用),集团用户采用微波和DDN方式。到1998年,接入中心的集团用户8个,个人用户为30多个。在中心机房托管的主机有忻州农业信息网站、山西农业智能信息网站、山西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网站、山西商会网站等十多家。之后,还在中心建立了山西电视台、山西东大公司、人民代表报、太原机场、山西土地、山西科摩资讯公司等6个虚拟网站。
在我们团队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心成为山西省最早的ISP服务提供者。山西的用户开始就是从这里走向Internet的。
计算机网络上的各项网络服务虽然名目繁多,归根到底最终提供给用户的主要是信息服务。没有充足的信息资源的网络,不过是镜花水月、太虚幻境。人们愿意遨游Internet,首先是因为Internet具有浩瀚的信息资源和知识。
在开展以接入服务为主体的ISP服务的同时,我们很快开发了提供信息服务为主体的信息服务环境,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开始提供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ICP服务。
1996年12月“四网一窗”开通以后,“中国山西之窗”成为三晋第一个网上信息系统,以“让世界了解山西,让山西走向世界”为宗旨,全方位地多角度向世界展示山西。
在前期,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既负责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各组成单位开发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又负责“中国山西之窗”的策划、设计和集成。但到1998年,由于省经济信息网、省教育科研网、省外经贸网等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始专注专业信息资源的开发,这样,前期将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等单位的技术人员集中在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开发的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情况。为此,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决定采取分散开发的方式,并根据各单位的所在领域的特点和资源占有情况,对开发内容进行了新的分工。
鉴于这种情况,在加强管理和协调工作的基础上,在总结“中国山西之窗”前期开发经验的同时,我们强化了策划、设计环节,增加和充实了“中国山西之窗”的开发力量,除经济、教育、经贸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由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开发外,省网络管理中心负起全责,除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责无旁贷外,涉及山西省自然和地理、政治和历史、文化和民俗民风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源,都全力开发。同时与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各组成单位加强学习和交流,采取上传和链接等多种方式,以保证“中国山西之窗”中资讯的权威性。
1996年底推出的“中国山西之窗”第一版主要栏目有:山西省情 、工商博览、招商引资、山西旅游、教育文化、山西科技、对外贸易、新闻与消息、休闲娱乐等。
在1996年第一版山西之窗的基础上,1997年和2000年,“中国山西之窗”经历了两次重大改版,内容从简单到丰富、方式从单向到交互、充分展示了山西省的省情风貌、风土人情,广泛吸纳和汇聚人气,使得“中国山西之窗”在2000年时逐渐成为山西省信息量最大、影响最大的第一门户网站,成为人们了解山西的首选站点。
在推动科技兴晋战略的过程中,科技已经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入地渗透到各行各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Internet的发展史来说,科技也是最先进入这一飞速发展的领域的。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不断深入开发“中国山西之窗”的同时,1997年,我们网络管理中心又建设了以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综合网上在线信息系统“山西资讯”(shanxi Info)。中心坚持2C原则,和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着力开发了以科技信息为主题、集经济、社会、教育及文化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山西资讯”。1997年6月,我们网络管理中心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签订了合同,参加了由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组织、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牵头实施的ChinaInfo工程,建立了ChinaInfo山西分中心,成为国家科委科技信息网ChinaInfo的省级节点,“山西资讯”成为国家科技信息网上信息系统ChinaInfo的省级分系统。
“山西资讯”的开发上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信息最新生产力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科技显示度,推进科技兴晋战略的尽快实现。
我们网络管理中心不仅自身大力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并依托“中国山西之窗”和“山西资讯”两大网站,积极开展ICP服务,而且本着2C(协作和合作)原则,与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的成员单位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以及后来加入的省经贸委、省社科院、省煤炭厅等部门和单位进行学术与技术交流,联合开发信息资源,还和太原电信数据局、太原电视台数据通信中心等网络信息单位协作拓展ICP服务领域,开辟BBS、大槐树聊天室、山西论坛等交互服务内容,共同推动山西省网络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的飓风吹到神州大地之时,山西省科委就清醒地意识到,Internet的兴起和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乃至人类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认识到网络构筑和信息资源开发是未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所以,决定通过示范,全力推进全省的网络建设和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任何一次产业革命,都是源于科技的重大创新,信息革命也是如此。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成立后,在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各行业信息化的同时,省科委分析国际互联网在全球发展的经验,根据Internet发展史上科技领域的先导作用,决定从建立科技信息网着手,对山西省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进行引导和示范,进而全力推动山西省网络信息化事业。
毫无疑义,开创网络信息时代,最最基础也是最最重要的任务是网络建设,就是修筑“信息高速公路”。因此,由Internet催生的我们网络管理中心,从筹建之日起,就把“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列为首要任务。并根据省科委的决策,把建设山西省科技信息网,作为开创三晋网络信息时代的重要任务,全力推进,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首先,通过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我们确定了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建设的目标、任务与实施步骤,制定了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策略,有计划分步骤扎扎实实展开了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的建设。
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的省级节点设在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的建设、运行、管理也由我们网络中心负责。
1996年初,我们启动了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工程,省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使之成为省级科技网网络管理中心、网络运行控制中心、科技信息资源开发中心、网络技术的学术研究基地、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培训中心。
为了使山西省科技信息网成为开放的、社会化的具有综合处理能力和服务功能的、以科技为基础、包括全方位信息的地域网,网络中心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是使其成为与中国科技信息网络相连接、与山西省各专业网、地域网相连接的、能保证预期性能充分发挥的省级中心。
早在1995年9月,我们就进行了与Internet连接试验,以DDR方式通过清华大学与Internet实现了导通。此后,在取得来自清华大学网络中心的4个C类IP地址后又进行了接入试验,并初步形成了网络运控中心的雏型系统。
在充分分析雏型系统监测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建设规划目标,根据现状和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网络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对网络通信系统,DNS、E-mail、Web、数据库等服务器系统,运行管理控制平台、系统部署与集成方式、设备配量与选型等进行了全面设计。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坚决贯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施。设备配量与选型在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统一”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式滚动发展”策略,以满足应用需求为基准,且在最适当时机购置设备,有计划地构建系统。在系统发展进化过程中,性能不再满足发展进化的需求时,采取“下移”策略,尽可能发挥其性能潜力。
例如,系统初建时,选择CISCO2511为主路由器;当接入与访问用户增加到2511不敷应用时,系统又增配了CISCO3600路由器,并将之设为主路由器;系统进一步扩展后,系统又部署了CISCO4500为核心路由器,3600“下移”为边界路由器。UPS电源系统,最开始为4小时3KVA,后拓展为8小时10KVA,现在中心的UPS电源系统总容量为8小时28KVA。
我们一直坚持“在最适当时机购置设备”的原则。例如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存储容量的配置如Raid的购置与扩展从信息量和存取需求出发进行。由于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与制度的制约,加上行业、部门、单位所有的利益驱动,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率往往不被人们用心,“反正是国家的钱”,致使高配置设备低利用甚至不利用、造成资金积压、设备贬值的现象司空见惯。我们认为,这种置国家利益与人民血汗于不顾的“阔少爷”和“败家子”作风,必须坚决反对。这样实施的结果,既保证了系统的先进性,避免了资金的积压,保护了投资,又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性能价格比,有效降低了系统建设成本,也满足了系统发展进化的需求。
考虑到现实与发展、管理与应用的实际情况,设备选型采取了混合型平台:管理基于LINUX系统及主机,应用基于Windows系统及主机。这样既可保证网络运行的稳定可靠安全,又能满足大量用户基于Windows和Wintel的现实。
为了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有效运行,为了提高信息资源开发的效率与质量,在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基础上,注重网络管理、运行控制与安全系统、开发工具与环境的建设与开发。
在基本硬软件环境支撑下,我们建设了服务于研究与开发的工具与环境。为了适应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和硬软件系统战国纷争的局面,以及网络与系统异构、多种体系架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浏览器、服务器、开发语言等并存的现实,我们逐步建设了支撑跨平台开发的平台,开发了适应现实与促进各种技术与手段的开发工具与环境,并在研究与开发的进程中不断完善。
在安全体系的建设中,形成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全方位的系统,既注重物理技术系统的建设,又重视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
在网络管理、运行控制与安全系统、开发工具与环境的建设与开发中,坚持引进与开发并重、以自主开发为主的方针,实施基于开放源代码基础上开发运控管理软件的策略,通过引进相应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并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完成。特别是在系统建设初期,鉴于Internet技术是全新的技术,网络系统建设是一全新的业务,没有现成的规律和经验可以借鉴,这方面的人才也比较缺乏,所以,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的网管软件、运行控制软件、安全防护软件、E-mail管理软件等,以及开发工具基本上是自主开发的。当系统规模扩张到一定规模、应用开发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庞大和复杂时,由于专业研究方向和人才技术结构的限制,对于大型复杂的网络管理和运行控制系统,才引进专业公司的软件系统。例如,到2004年,我们才引进了安宁公司的E-mail管理软件,替换了我们自主开发的规模相对较小、性能相对较弱的E-mail管理软件。
1998年4月,我们网络管理中心向省科委上报了《“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地市科委节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报告》,并开始进行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1998年6月,省科委下达了《关于地市科委科技信息网络工作的通知》(晋科函 [1998]73号),决定实施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地市科委网络工程。
为了保证系统建设的质量,省科委决定这项工程由我们网络管理中心负责策划、设计与实施,进行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安装、调试以及系统部署等工作,并指导地市科委网络节点的建设及应用开发,地市科委信息中心配合这项工程的实施。
接《通知》后,我们对11地市科委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与完善《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地市科委节点工程实施方案》。
1998年8月,省科委下达了《关于实施“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地市科委站点工程”的通知》(晋科函 [1998]104号),地市科委网络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在对全省11个地市科委的现状、需求进行认真全面的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后,在认真总结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工程经验基础上,我们对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地市科委网络工程进行全面规划,精心设计了工程实施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展开了地市科委网络工程的实施。
根据《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地市科委节点工程实施方案》,我们为11地市科委网络进行了统一设计,购置并安装调试了专门用于地市科委站点连接Internet的通信设备(路由器3600)和接入设备(modem pool),配置了DNS、Email、Web、数据库等服务器,UPS电源系统,以满足网络管理和系统运行的需要。
为保证系统的性能,我们针对节点工程的实际需求,与多方设备供应商进行了谈判,选择了性能价格比最优的设备,从设备选型、定货、验货,中心技术人员层层把关,使地市级中心网络系统的建设具备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为了地市科委网络工程的顺利完成,我们动员全中心力量,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与技术特长,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心派出技术人员到各地市科委,指导他们进行站点场地建设,并逐个进行安装调试。系统安装调试以系统部为主,其他部门配合,培训以资源开发部为主,其它部门配合,这样交叉作业,统一调度,提高了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其它工作的正常进行。
鉴于山西省科技信息网是我省第一个覆盖全省11个地市专业广域网,对我省网络建设与信息化事业的示范推动作用,考虑到网络建设初始的线路费比较昂贵和地市科委对网络运行费用的承受能力,同时也注意到初始网络通信信息流量也较小的现实,从实际情况出发,除太原和晋中地区科委通过微波方式通信外,与其它地市科委网络信息中心的连接均采用DDR方式,并通过我中心与Internet导通。
为了保证科技信息网二级系统的管理和运行,对我中心省级站点与地市级站点的连通进行了配套建设。为保证网络连接的速度和带宽,除申请一条到国家科技信息网的数字数据专用线KDDN)用于科技网系统外;又将9条电话线用到各地市级站点的(DDR线个IP地址),以保证给各地市中心站点分配足够的地址空间。
在各地市科委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各地市科委的网站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1999年底,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全面投入运行。
地市科委网络工程实施之初,地市科委网络信息技术人员相对匮乏,技术基础差,没有实际经验。为确保系统建成后的良好运行,我们首先为地市级站点培训网管人员。培训办法除举办专门学习班外,还采取让他们在中心技术人员指导下自己动手的措施,以提高地市站点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
为保证在地市级站点开通之时,各地市的信息系统同时上网,我们对地市科委的技术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98年培训组织了两期,第一期进行Internet基础,系统安装和使用、浏览器使用、信息开发工具HTML语言、Photoshop图形图像制作工具、网页制作工具等的培训。第二期进行了Web网上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专题培训,从信息系统的策划、设计、制作、集成进行了系统培训,并指导地市技术人员建立各地市的网上信息系统。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我们采取基础和应用相结合以应用为主、策划设计和制作开发相结合以制作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的方式,特别在第二期,采用示范与指导,手把手教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使基础不太好的地市的同志进步也很快。一些地市网上信息系统开发已有了些进展。例如大同市制作的Web信息系统将初始样本系统拿来太原,经我们指导后又去进行了提高与深化开发。
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延续性,推动各地市科委网站网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我们把基点放在为各地市科委信息中心培养一支队伍的基点上,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地市科委信息中心技术人员逐步独立工作。
加强针对各站出现的问题进行多次多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我们对各地市科委网站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自编了针对性强的实用教材,进行集中或分散培训和指导。
当地市科委网站发生问题时,不是采取包办处理的办法,而是坚持指导为主的方针。对于一般问题,采取电话或E—mail解答咨询的方式,对于较大的问题,亲赴现场,指导地市科委网站相关人员解决发生的问题。
在建设地市科委网站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地市科委网络信息应用工作。一方面,借到各地市科委网站帮助解决具体技术问题之机,引导各地市科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推动当地的网络信息应用工作,提建议、出主意,还帮助各地市科委网站建立相关的网管制度、安全规程和保密措施;另一方面,积极为各地市科委的网络信息化事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中心先后帮助朔州市科委、运城地区科委进行了局域网的设计和实施,有效地推动了地市科委网络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从1996年开始,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山西省科技信息网逐步建立了三条通信通路与Internet导通。一条是经太原理工大学到清华大学(CERNET中心)的64K DDN线年上半年,接到CERNet的线K);一条是到中国信息研究所(国家科技信息网络中心)的独享的64K DDN线路,作为与国家科技信息网互联的骨干;另有VSAT网通过金桥网(GBNet)与Internet导通,作为备份通道。1999年底,光端机已在省科委大楼调通,光缆直接进入省级中心节点。
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全面投入运行后,根据几年网络运行的统计数据,中心重点对网络通信系统进行了再设计,重新调整了线路和相关设备的负荷,进行了内部通信互联的试验,完成了网络通信系统的整合集成。
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1999年又新增了30对通信电缆,大大扩大了接入容量。为了满足接入的需求,在微波通信接入、DDR方式接入的同时,中心采取租用邮电部门通信信道(如X.26、DDN等)的方法拓展接入服务;为满足个人用户或小团体用户接入服务的需求,中心又配置了拔号接入设备modem pool。
为了提高太原市网络站点和用户互访的速度,经和太原有线电视台、省经济信息中心、太原理工大学网络中心等多次协商,决定通过太原有线电视台ATM城域网实现了科技信息网与经济信息网、教育科研网的直接互联,并联合开发城域网信息业务。这样,不仅实现太原市网络站点和用户的直接互访,而且由于太原有线电视台ATM城域网是宽带网,大大提高互访速度,并为拓展宽带业务奠定了基础。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在系统设备上也进行了扩展和升级。路由器从CSICO 2511改为4500,增加了访问服务器以满足拨号业务的需求,对原有服务器进行了必要的扩展、升级,同时增购了部分服务器,将服务器的功能定位更加专一化,并提升了代理服务器,这样既保证服务器的性能发挥,又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为保证电源系统的安全可靠,对电源线路进行了改造,增加了UPS的容量。
随着系统的不断扩展和升级,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接入用户的增多,访问率的提高,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中心将系统安全体系建设作为网络管理系统最主要的任务之一。通过加强电源系统安全建设,建立分布式网络体系,建立防火墙系统,建立和健全安全运行制度,来确保整个网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从技术上说,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络是一以Internet为主体技术、以跨平台技术为支撑的异构结构网络。
到1999年底,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络体系正式建成。在此基础上,我们坚持渐进式滚动发展策略,不断注入新技术,推进网络信息系统的升级与拓展。
山西省科技信息网是我省第一个尝试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专业广域网,在构建网络体系过程中,需要对网络建设的模式、网络架构与开发技术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基于Internet技术构建网络信息系统的经验,获得推动全省网络建设的模式与技术,为我省的信息化事业培养与造就队伍与人才,对我省网络建设与信息化事业真正起到示范推动作用。因此,我们网络管理中心团队以率先吃螃蟹的精神,坚持自主构建系统。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到实施,从设备选型、购置、安装调试到系统的架构、部署到构建,全部由中心的技术人员自主实施;从网管软件、邮件管理软件到应用软件的开发,从WEB网站的设计、页面的制作到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数据库的建设,全部由中心的技术人员实施。
山西省科技信息网是一个基于Internet技术而组成的网络,也是一个开放的和社会化的网络。从专业领域而言,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山西省科技信息网与国家科技信息网相连并作为它的一个子网,是一个省级科技专业网;它与各专业网络将通过互连而发展,是我省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山西省科技信息网以一个整体网络与Internet相连,是我省最早提供网络接入与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网络,对开创山西互联网时代、推动山西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在建设科技信息网的同时,省科委还十分注重机关自身的网络建设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我们中心下大力气抓好省科委机关的网络建设和信息技术在科技管理与服务的应用,力争为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决策的科学化起到示范作用。
1992年,省科委就决定构建机关局域网,并委托省自动化所以项目形式实施。当时我还在省自动化所所长任上,省网络管理中心的田沁祥、任军、陈庆伟、孙跃军、姬有印等均为项目组的骨干成员,鉴于当时的网络技术,那时构建的是基于C/S结构和技术的Novell的网络系统:采用的是以太网(Ethernet)技术,网络操作系统是Novell公司的Netware4.12,局域网可连接100个用户。1994年下半年,山西省科委实现了与省政府办公厅的点对点通信,接着又实现了与下属单位的点对点通信。
山西省科委机关局域网的建立以及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山西省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决策的科学化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全国科委系统计算机应用方面走在了前列,得到了各方的好评。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两次在山西省科委召开办公自动化现场演示会。1998年该系统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得1999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随着科技信息网的建立,科委与外部世界信息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加;网络中心站点的建成和发展,地市科委网络工程的实施,使科委网络系统传输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网络管理工作也更加繁重,原有的网络系统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省科委的网络系统将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
为了适应工作的需求与发展的需要,推进委机关的信息化进程,山西省科委决定对科委机关内部局域网升级。1998年开始,我中心对山西省科委局域网进行了升级,在委机关的网络系统原有基础上,改造升级方案采用Window NT建网技术。网络系统设立了专用服务器,安装了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NT 4.0,开发了共享文件服务器系统。
与此同时,我们对省科委的网络系统进行了改造,引入Internet技术,采用TCP/IP技术组网,设立局域网与网络中心互联的网关,局域网向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延伸,并与Internet导通。山西省科委机关内部通过局域网和代理服务器对Internet进行电子邮件传输和Web资源的访问。
随着应用的深化和发展的需要,2000年开始,我们组织力量对山西省科技厅网络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厅机关大楼内部网按照Intranet进行规划与建设,主干为25心大对数电缆,水平线采用AMP五类双绞线,中心节点采用智能交换机,楼层采用交换机与集线器实现。同时,对山西省科技厅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再开发,运行体系由C/S结构改为B/S结构。“中国山西之窗”作为山西省科技厅网站供用户访问,科技厅网络系统实现了由孤立的局域网到与Internet相连的进化。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在全球的迅速推进。200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山西省科技厅网络系统的建设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厅党组的要求,我们遵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方针,在对科技厅网络建设和系统开发深入进行系统分析之后,按照中央关于电子政务建设技术路线,对科技厅网络系统重新进行全面规划与设计,在厅党组领导与厅机关各处室的密切配合下,全面开展了基于电子政务建设战略的网络建设和应用开发。
科技电子政务系统分为科技厅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并由两个统一的电子网络平台支撑。科技厅政务内网和外网之间实施物理隔离,内网和外网从主干线路到终端设备完全独立;外网和互联网之间采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或安全网关进行逻辑隔离。政务内网面向机关内部,为厅机关的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业务服务,政务外网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为科技厅面向企业、社会公众的管理和服务业务提供开放的网络支撑平台。建立了山西省科技电子政务系统的完整的、开放的、易于开发和应用的基础环境。
网络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过程。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我们中心坚持边建设、边调整、边发挥作用、不断完善的渐进式开发模式,并根据时代的进步和需求的拓展,每年都进行深化设计和适时系统升级和相关建设,使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的规模和效能不断得到快速稳步和健康发展。
2000年,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已成为山西省最大的覆盖全省的专业信息网之一。2003年,在科技内网外网建设的同时,山西省科技信息网陆续完成与山西省财政、省政府、国家科技部的专网互联。
2004年初实现了与山西省财政厅的2M连接,接入到山西省财政专网,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设在网络中心,厅内设接入节点。使科技厅财务业务在省财政专网上随时办理和实时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年与科技部信息中心实现2M连接,接入科技部业务专网,通过专网传递和共享科技业务信息。我们还完成了科技部要求的视频会议会场的建设,在省科技厅二楼会议室和大报告厅部署了视频会议设备。并通过科技部专网,多次顺利完成科技系统召开的全国网上视频会议,尤其是圆满完成科技部于2005年4月1日在网上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实现网上视频互动和交流,使整个科技厅公务员在第一时间能如亲临会场,领会会议精神。节省了办公开支,提高了政务效率。
2005年实施了与省政府政务专网的2M连接,中心为全省电子政务网的中心级汇聚层,厅内设公文收发、信息传递和值班应急终端节点。通过专网实时收发政府公文,上报工作信息,24小时专人值班,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中心负责了省政府政务通道的实时畅通,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
根据国家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规划,2007年初开始我中心主动与国家科技部联系,汇报并展示我省科技信息网近年的建设情况和成果,调研、学习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建设经验,积极争取加入国家科技信息服务建设体系。
2007年6月,中心被确定为“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第二批省级节点试点单位。随着“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山西省节点建设”项目启动,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将在更高的层次上与时俱进、不断稳步快速健康发展。
通过多年的建设与滚动发展,到21世纪初,山西省科技信息网已建设成为一个以科技系统为主体、与各专业网互通、与Internet相连接、覆盖全省科技系统的网络体系,形成一个以科技信息为主体、兼有各种信息资源、具有综合处理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科技经济文化综合信息网络,成为山西省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成为山西省重要的社会公众信息服务网络之一,成为山西走向世界的重要的新型媒体。
信息革命使人类社会开始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在信息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成为与原材料、能源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信息时代的一个本质性特征,是信息资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性的资源。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与人、财、物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数据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以及数据库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无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构建,都必须以数据的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否则犹如塔建沙上,顷刻便倒。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1997年在深圳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将信息资源列为我国信息化体系六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确立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我国信息化建设当中的核心地位。
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始终把信息资源开发放在网络信息化事业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开发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科技信息数据库(如科技项目、科研成果、科技专利、科技政策法规、科研队伍、科技人才等)的同时,针对山西的特点,重点开发了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山西历史、三晋人物、文物与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信息资源,构建相应的信息库与数据库。
1997年11月底,根据山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精神,山西省科委被定为山西省信息化领导组下设的“山西省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专业组”的牵头单位,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则是该专业组的具体实施单位。根据山西省科委制定的计划,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具体落实该专业组的宗旨、任务、实施计划、组织保证机构的建立等事宜。
1997年底,根据山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意见,省科委安排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全省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规划”的起草工作。1998年2月,中心将“全省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规划”上报山西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0年,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中心在组织全省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详细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了《山西省信息资源开发“十五”规划方案》的制定工作。
与此同时,在省科委的支持下,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和有关单位合作,开展了“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研究”、“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相关技术的开发”、“全省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研究”等项目,有效地推进了全省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工作快速稳步健康发展。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信息网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是依赖网上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信息利用与提供服务方式的灵活快捷方便。对于我们应用网络来说,信息资源开发应该是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之一。
计算机网络上的各项网络服务虽然名目繁多,归根到底最终提供给用户的主要是信息服务。没有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徒有其名的“空瓶子”,没有充足的信息资源的网络,网络信息服务不过是镜花水月、太虚幻境。
山西省科技信息网信息资源建设的成功与否,决定于网络用户是否得到完善的信息服务,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各种所需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享受在信息高速公路纵横弛骋的快乐。因此,我们始终把信息资源开发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就内涵而言,山西省科技信息网本质上是山西省的地区性专业网络。因此除了开发利用国家科技信息网和Internet上已有的信息资源外,山西省科技信息网自身应立足山西,反映山西省科学研究与经济建设的特点,成为省内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渠道,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成为省外用户和世界各国了解山西、与山西进行信息交流的窗口。
有鲜明个性与特色的东西,才是有存在价值、有生命力的东西。有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才不至于在Internet的信息海洋中被淹没。按照这个原则,我中心也指导省科技信息网的各地市、各县的子网,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也体现本地市、本县的科技开发与经济发展特色。
在山西省科技信息网支撑下,在开发一系列数据库信息库的基础上,山西省科技信息网重点开展了“中国山西之窗(China Shanxi Website)”和“山西资讯(Shanxi Info)”两大工程,使山西省科技信息网成为我省最早的综合性网上在线信息服务系统。
总体上来说,“中国山西之窗”策划初衷与定位,把“让世界了解山西,让山西走向世界”作为宗旨;而“山西资讯”则主要定位为以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网上信息系统,并作为山西省科技信息网的中心站点。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从信息资源开发的总体出发,重点加强了“中国山西之窗”和“山西资讯”两个网上信息系统的整体性开发,在突出各自特色的同时,加强两个信息系统间的映照和互补,优势互补,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从技术上讲,“中国山西之窗”与“山西资讯”使之成为内容与形式的有机融合,对全省网上信息系统与站点开发具有引导和借鉴的系统。
与此同时,我们团队积极参与全省网络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山西省网络信息化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山西省科委是山西省信息化领导组下设的“山西省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专业组”的牵头单位,我们网络管理中心则是该专业组的具体实施单位。我们以信息资源开发为中心工作,积极引导和推动全省网络信息化的健康稳步快速发展,如“全省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规划”的起草,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相关技术的开发,全省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各种应用系统开发的组织等等。
Internet一经出现,就迅速风靡全球,这其中,TCP/IP通信协议和Web或3W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TCP/IP的扩展性,才使不同的网络相互连接并形成全球互联网;正是由于术的出现,互联网才能够风靡全球。
是的,客户的浏览器和服务器通过TCP/IP的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建立连接,通过WWW技术以超文本把多媒体呈现出来,只要通过鼠标在画面关键字或图片上一点,就可以连接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就可以获取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和知识,从而让你“足不出户而全知天下事”。
正是WWW技术,使互联网站成为信息资源的宝库,浏览器技术又使WWW技术如虎添翼,使互联网在全世界得到普及。也正因为如此,基于WWW技术的互联网站,不仅是实现ISP、ICP服务的基础,也是实现全球资源共享、建立海量存储和覆盖全球的传播范围的Cyberspace的关键。
基于这样的认识,1996年10月组建成立的中国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从一开始就把“四网一窗”作为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任务。而“一窗”就是“中国山西之窗”,并将“中国山西之窗”的开发作为山西省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突破口和起始点。
1996年5月,山西省科委与亚美商联(Asia American Association )达成协议,决定在美国洛杉矶设立的Internet 网络站点 ——“中国山西省信息发布之窗”(简称“中国山西之窗”)。
为了提高效率,“中国山西之窗”的建设开发工作由我中心负责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将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各组成单位参加“中国山西之窗”的技术人员集中在我们网络管理中心。由我担任总策划师,负责组织管理与总体策划,田沁祥、余建明具体负责设计工作,所有单位和部门通力合作,全体开发人员协同工作,最后由我中心负责综合集成。
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人才资源,“中国山西之窗”开始了进军Internet的雄伟征途,经过半年的探索与开发,1996年12月,“中国山西之窗”第一版正式在太原和洛杉矶同时上网亮相,首版“中国山西之窗”为山西的网络应用开辟了先河,带来了第一缕阳光,成为三晋第一个网上信息系统,也山西登录国际互联网的第一站。就当时而言,同国内其他省市相比,也位居前列。
“中国山西之窗”第一版开辟的栏目包括山西省情、工商博览、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山西旅游、山西教育文化、山西卫生、山西科技、山西新闻与消息等。
1997年底,我们组织力量对山西之窗的栏目进行了重新规划,内容极大丰富,全面体现了山西的整体风貌。山西之窗第二版内容主要包含:
山西概览、政府机构、政策法规、经济广场、对外贸易、招商引资、交通通信、医药卫生、金融资讯、科技世界、工商博览、旅游指南、三晋历史、文物荟萃、三晋人物、城乡风貌、黄河文化、教育天地、山西要闻、休闲娱乐、为您服务、山西论坛、三晋故事等。
由于“中国山西之窗”以全方位介绍山西为宗旨,设置栏目涵盖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教育、旅游等诸多方面,信息丰富,内容翔实,能够满足各方面对山西的了解与认识,又由于“中国山西之窗”具有开放式的政府组织优势和鲜明的资源联合效应,很快,“中国山西之窗”逐渐崭露头脚,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技术上都成为山西网站群中的领军者。
这个时期,在“中国山西之窗”的带动下,山西省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网站建设如火如荼展开。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的建立和“四网一窗”的开通,极大地推动了山西省网络建设与信息化事业的发展,“中国山西之窗”在山西互联网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
1998年,由于省经济信息网、省教育科研网、省外经贸网等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开始专注专业信息资源的开发,这样,前期将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等单位的技术人员集中在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开发的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情况。为此,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决定采取分散开发的方式,并根据各单位的所在领域的特点和资源占有情况,对开发内容进行了新的分工。集成采取上传纳入和链接等多种方式,以保证“中国山西之窗”的宗旨——“让世界了解山西,让山西走向世界”持久全方位实现。
为此,通过学习借鉴和学习世界各优秀站点经验,中心集中优势人力对“中国山西之窗”进行了深入规划设计,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栏目,以全方位展示山西经济、社会、人文、地理、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风貌,进而在增强可视性、灵活性以及满足各种各类用户信息的需求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1998年12月,“中国山西之窗”第三版正式亮相。新版栏目更加充实,分栏更加合理,内容也大为深化,信息覆盖面明显扩大,表现力和可操作性、可视性有显著增强,全方位、立体式地向世界介绍山西,充分展现山西的地方特色,所设版块有:
政府版块:介绍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发布新闻公告,提供办事指南、政策法规,追踪社会热点,展现山西省改革开放以来工农业经济、交通通讯设施、城乡发展等方面的建设成就,促进公众与政府的沟通与了解,树立政府形象。
经济版块:介绍山西丰富的资源,推介行业重点企业、金融机构、事务所,宣传山西名牌产品,公布投资优惠政策,发布招商引资信息、经贸信息,为商家、企业、公司架设网络商桥,寻求市场与合作伙伴。
旅游版块:介绍山西丰富的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悠久的山西历史,古老灿烂的黄河文化,美丽动人的山西故事,叱咤风云的三晋人物,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同时提供旅游线路、旅行社等相关旅游服务信息。
随着三晋互联网建设的深化,1999年开始,原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的信息共建开始解体,联合开发的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
从1996年筹建到1999年,我们网管中心弄潮Internet、搏击网络信息时空的大潮中已逐渐成长壮大起来,包括网络建设与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网站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与软件开发的人才已羽毛逐渐丰满,诸如陈庆伟、郑晓濛等已成长为我省首批网管高手,余建明、田沁祥、任军、刘军等已成长为我省首批Internet技术开发的优秀人才。而1997年后我们从大学选拔的大学生,如李三平、郭宇强、贾艳等已成长为网站设计、信息资源开发的人才,还有其他方面的人才,如网站美工设计人才张贵敏等。于是,我们网络管理中心毅然接过了独立建设“中国山西之窗”这个庞大的本土信息资源站的重担。
1999年,我们在总结“中国山西之窗”前期开发经验的同时,增加和充实了“中国山西之窗”的开发力量,强化了策划、设计环节,并在全面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对“中国山西之窗”进行了全方位提升。
①对站点的内容进行了规划与整合,对各栏目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建立了文化、生活、科技、旅游、经贸、音乐等六个频道和贺卡与艺术两个子站点。
②在全方位开发山西省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如根据山西省是旅游资源、文物资源大省,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网站加强了旅游频道的建设,省内各旅游景点的简介、历史、交通、饮食、住宿等情况大都有详细的介绍。
③强化服务。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更加致力于为用户创造更满意的数字生活体验,引入了“网友之家”的概念,对接入用户采取网友制,同时对非接入用户建立会员制,为用户提供各种优惠服务,包括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线教育与培训,提供各种网络软件与信息开发工具、例程序、图形图像库、网页设计指南、音乐、歌曲、人物、景点库等,提供用户个人主页空间,同时根据用户要求,不断扩大优惠服务内容。同时,还推出了许多服务用户的各种栏目,如政府办事指南,服务于山西改革开放的投资政策法规栏目,服务群众和公众的信息服务栏目等等。
2001年,第四版“中国山西之窗”又进行了调整和充实。新推出的“我的文集”栏目是网友交互的一个新模式,它面向注册用户提供个人文集管理系统,注册网友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的虚拟文集,发表自己的作品并与网友交流共享。该栏目立即吸引了成百上千个热爱写作的网友,他们纷纷在网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文学天地,找到了网络上的心灵空间。这个“我的文集”可以说是当下火热流行的博客的雏形。
这次改版大大提高了用户访问率。2001年,“中国山西之窗”全年的访问人次达125,400,访问者来自山西、北京、广东等34个省市和地区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8个国家,月访问量超过10,000人次。
从第一版到第四版,“中国山西之窗”始终受到各方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山西之窗在内容上、技术上、设计上不断推陈出新,然而奋斗的目标却始终如一,即“服务山西地方,引领网络时代”,给山西互联网发展事业带来一股蓬勃向上的气息,是了解山西的首选网上信息窗口,世界各大搜索站点均将“中国山西之窗”列为山西省域的首位信息站点。她不仅在历史尺度上是山西第一站,而且在访问者的心目中一直保持着了解山西的首选站点的地位。
在推动科技兴晋战略的过程中,科技已经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入地渗透到各行各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Internet的发展史来说,科技也是最先进入这一飞速发展的领域的。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在不断深入开发“中国山西之窗”的同时,1997年初,我们网络管理中心决定启动“山西资讯”工程。
“山西资讯”(shanxi Info)定位为山西科技信息网的中心站点,是以科技信息为主体,集经济、社会、教育及文化为一体的综合网上在线C原则,和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合作开发“山西资讯”。
1997年6月,我们网络管理中心与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签订了合同,参加了由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组织、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牵头实施的ChinaInfo工程,建立了ChinaInfo山西分中心,成为国家科委科技信息网ChinaInfo的省级节点,“山西资讯”成为国家科技信息网上信息系统ChinaInfo的省级分系统。这样,“山西资讯”在作为山西科技信息网的中心站点的同时,成为国家科委组织的国家科技信息网信息系统“China Info”的子系统。
在1997年起步阶段,“山西资讯”信息资源开发重点是科技信息资源,建成山西省科技系统面向全社会的“科技之窗”。为此,中心在省科委支持下,我们组织各委办厅局有关科技信息部门,并和社会上有关部门协作,重点开发了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信息库与数据库,在“山西资讯”上开发了山西科技项目、科研成果、科技政策法规、科研机构与科技队伍、科技人才、科技文献库、科技专利等众多栏目。
1999年,我们在进一步丰富原有栏目内容的基础上,对“山西资讯”进行了深化设计和开发,开辟了一些新栏目,如科委动态、科技快讯、协会学会、技术市场等,同时注重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积极开发反映科技与经济发展、科技与文化艺术、科技与企业、科技与贸易、科技与生活等各方面的内容,尽可能使科技信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与此同时,为引导科技发展,“山西资讯”还开辟了反映科技前沿技术和成果的栏目,如世界科技博览、高新技术、网络世界、实用技术等,同时紧跟信息社会前进步伐,还开辟了“知识经济”、计算机2000年问题等栏目。
在此期间,还实施了山西省科技期刊上网工程。与省内各期刊编辑部签订了协议,为这些科技期刊进行了策划、设计和网页制作,在“山西资讯”网上提供服务。
网站信息资源的开发始于数据。数据必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资源。数据库与信息库建设是一长期的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数据与信息的数字化与规范建设,全力开发各类数据库。实施中,实行分工协作的原则,加强与相关部门与单位的协作与合作,通过联合开发增强数据库的深度与广度,保障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与动态性。
同时加强数据信息采集、获取、加工、集成、检索和服务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多媒体与超媒体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网信息精心筹划,精心组织,经过策划、内容编辑、脚本生成、网页制作、后期完善与集成的工序,坚持数据与信息、图像图形、视频有机融合,图文并茂,使之成为集知识、信息、文化与艺术有机融为一体的信息资源。
通过多年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数据库与信息库精心构建,通过“山西资讯”的建设与开发,不仅逐步建立了科技信息资源体系,锻炼与造就了一大批网络信息技术开发人才,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全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信息化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中国山西之窗”与“山西资讯”网上信息系统是对全省网上信息系统与站点开发具有引导和借鉴作用的系统。两个网站的网页已成为太原理工大学等大学授课的范例,也是许多开发者参考的蓝本之一。
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使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对网络技术与信息知识的依存度加大,信息和知识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关键的要素,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并大踏步地向信息社会迈进。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因此,网络信息化事业绝不仅仅是IT界的技术专利,而是关乎当今、也关乎未来,关乎全民的大事。在未来,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以信息和知识为战略要素的信息社会,不可能降低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依存度。作为还处在第三世界并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中华民族来说,要实现“振兴中华、和平崛起”的强国梦,在工业化时代征途上,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热情拥抱网络信息世界,开创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
这样,作为以推动信息化事业发展为己任的IT人,不仅自身要站在信息革命的潮头,搏击网络信息时空,与网络信息化事业的同仁共同奋斗,全方位提升中华民族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力,更要唤起全体国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各行各业有意识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全民的网络信息素质,共同推进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进程。因此,在加强网络信息化事业建设的同时,中心主动承担并身体力行地进行信息化的普及宣传,全力推进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从根本上推动我省网络信息化事业的进程——让人们融入网络世界,让社会迈向网络信息时代。
当信息革命的风暴席卷三晋大地之时,Internet作为高新技术的产物,开始仅流行在学者和研究人员间,对广大民众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包着一层厚厚的面纱。直到1999年,虽然发达省份Internet发展迅速,但在我省还远没有引起企业、个人用户的普遍关注,Internet仍然是大学、研究所人士的专属,信息化“热”也只停留在新闻媒体的泛泛造势宣传上,没有大规模普及、推广Internet应用。因此,提高Internet普及率,对于搞好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IT的先行者,中心人很早就意识到,Internet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必将波及到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仅关乎当今,也关乎未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对网络技术与信息知识的依存度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信息和知识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关键的要素。因此普及和推广Internet,提高人们的信息意识和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在新型媒体尚未成为人们的习惯之时,中心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宣传Internet,普及网络信息化知识。
1998年3月开始,我们网络管理中心与省计算机行业协会合作,联合在《山西日报》“电脑广场”开辟“走进Internet”专栏,每周一期,全面介绍Internet知识、Internet在各领域的应用、Internet对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们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影响等。中心发动全体职工积极撰稿,人人为提高全省人民的信息意识和素质添砖加瓦,先后在“走进Internet”专栏发表了“何谓Internet(因特网)”、“Internet接入技术”、“浏览器的使用”、“局域网接入Internet的几种方法”、“个人用户如何接入Internet网”、“主页制作讲座”、“FTP解析”等系列文章。
中心还和省市广播电台合作,由中心的技术人员通过广播传播网络信息化知识,例如,我就多次在省市广播电台宣讲“千年虫问题”、“因特网的应用”等,并和听众交互,回答听众的网络信息技术问题。
中心还和太原市电视台合作,在太原市电视台举办信息化专题专家对话,或参加太原市电视台举办的信息化视频论坛。
中心技术人员还积极为各种书刊杂志撰稿,普及网络信息技术,提升人们的信息意识和素质。例如,我接受《山西农机》的邀请,连续2年每期为该杂志“科海万象”专栏撰写网络信息技术文章,传播普及信息化知识。
通过利用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对普及Internet知识和网络信息技术起到了良好作用。
1999年7月,由中心组织人员利用半年时间开发完成的“Internet知识宝典”光盘系统正式出版。该光盘主要面向广大初步接触或还未接触因特网的用户,光盘内容全部由网络中心人员撰稿和制作。由我和余建明策划,我编审,李三平、郭宇强、贾艳、张贵明、姬有印等人制作。
该光盘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超媒体手段,以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有关Internet与网络基本概念、Internet与信息革命、Internet在各领域的应用等。主要包括:
该光盘主要利用会议、展览等活动通过免费发放的形式赠送给广大公众,普及了Internet知识,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
为了尽快唤起全省国民的信息意识和素质,提高各行各业有意识地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推进我省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在积极进行普及网络信息化知识宣传的同时,中心还主动积极与有关部门合作,组织推动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如研讨会、专题演讲、互联网与网络信息技术知识大赛、网络站点的评比、信息技术及产品展销会等的活动,也积极参加由相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并尽可能发挥作为我省网络信息化事业先行者的作用。
1998年3月,省机电厅在太原举办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研讨会》(晋机电办[1998]9号),我到会作了《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专题演讲。
1999年初,中心作为“省科委代表队”参加了山西电视台举办的“Internet知识大赛”节目,大赛中,既展现了新一代网络技术工作者睿智的风采,蓬勃的朝气,又借助电视这一大众媒体,为Internet的普及和传播推波助澜。
1999年8月,中心代表省计算机行业协会与省信息化办公室、共青团山西省委、省科委、省邮电管理局、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决定联合举办“互联网大赛”(晋青基联发[1999]16号)。我为大赛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心派团参加了此次大赛。
2000年1月,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和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省经济信息中心联合发起,在太原中国煤炭博物馆举行了“新世纪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展销会”。在博览会期间,我中心也设置了展台,宣传山西省信息化事业的建设现状和未来,并通过有奖竞猜、知识问答、发放光盘等方式引起参观者的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其中,宣传了Internet,在更大的范围内普及了信息化的知识。
2000年1月,中心代表省科技厅参加了省信息化领导组办公室举办的“山西省新世纪信息技术研讨会”。
2000年5月,中心代表科技厅同团省委等部门与单位合作,组织举办了“山西省十佳企业网站点和山西省(优秀)青年信息网站管理者评选活动”。中心参与了此项活动的组织工作,并派出专门人员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对参选企业的站点进行了认真的审查与测评,并根据中心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分析报告,供各参选企业改进站点进行参考。我为该项活动领导组成员,并出任评委。在评选期间,中心还与《山西日报》合作,就“山西省信息化事业”这一题目,组稿近10篇。
2000年11月,省总工会、省经贸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信息化领导组办公室决定“在全省职工中开展计算机知识普及、应用学习活动”(晋工发[2000]75号)。我为省职工计算机知识比赛评委。
2000年和2001年,中心派人员参加了由全国青少年基金会主办的全国首届和第二届Internet知识大赛,与其他单位队员共同组建了山西赛区参赛队伍。在比赛中,我中心队员充分利用掌握的知识,踊跃答题,与其他队员密切合作,为山西赛区赢得了应有的荣誉。
在此期间,我还多次作为专家评委,参加了由各相关部门或新闻媒体组织的Internet知识、网页制作、网络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的竞赛活动,以及团省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学联组织的“高校青年师生科技作品竞赛”的活动。
与此同时,省网络管理中心组织制作了一系列演示与报告素材,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各种演示会及报告会,到企业、学术团体等进行讲座,积极推动Internet和网络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网络信息化事业是关乎全民的大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还是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在高新技术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创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必须培养和造就成千上万的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的信息化人才,这是百年大计。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努力研究和开发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始终把培养和造就掌握网络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各行各业人员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作为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各种类型、各级层次的网络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推动我省网络信息化事业的进程。
1998年至1999年,中心实施地市科委科技网络工程,形成了我省第一个覆盖全省的专业信息网。在协助地市科委建站和开发地市级网上信息系统过程中,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延续性,推动各地市科委网站网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中心根据地市科委基层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特点,把基点放在为各地市科委信息中心培养一支网络信息技术队伍和一批人才的基点上,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地市科委信息中心技术人员逐步独立工作,帮助地市科委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专业对路的网络、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特别注意加强针对各站出现的问题进行多次多种有针对性的培训。中心对各地市科委网站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自编了针对性强的实用教材,采取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针,适时组织培训。在协助地市科委建站和开发地市级网上信息系统过程中,不是采取包办处理的办法,而是坚持指导为主的方针。当地市科委网站发生问题时,对于一般问题,采取电话或E—mail解答咨询的方式,对于较大的问题,亲赴现场,指导地市科委网站相关人员解决发生的问题。
在各地市科委站点开通之际,中心协助各地市举办有一定规模和声势的Internet与网络信息化演示报告会,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Internet、网络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等内容。在地市科委网络系统建设和地市级网上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后,中心又对地市科委的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了网络信息应用和服务技术的培训,帮助地市科委推进当地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省科技厅机关公务人员使用网络与计算机的技能、提高省科技厅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高科技管理决策的水平和政府服务社会的效率与效能,从1999年开始,结合科技厅信息化推进的进程,有计划、分阶段和层次适时对省科技厅机关工作人员进行Internet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电子政务等多方面的普及与提高培训,使省科技厅机关公务人员使用网络与计算机的技能逐步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水平持续增强,有效地推进了科技厅信息化的进程。
在对科委系统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培训的同时,中心将网络信息培训工作推向了社会各领域。1999年9月底,中心和省科技情报所共同投资建设了网络信息培训服务中心,中心投资配备了30台计算机,开发了基于网络的应用实验环境,建立了电子信息服务场所和网络计算机培训基地。从99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心先后为地市科委、全省科研院所长、普通网络用户举办了多期培训班。
除了举办专题教学班的教育培训方式外,中心还积极探索走出去的培训模式,努力为全社会普及网络信息知识、培养网络信息化人才。中心多次接受有关学会或社会团体、企业、大专院校、医院和部队的邀请,或进行网络信息知识普及讲座,或进行专题技术讲座(如网络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信息战等)。如我曾在省妇联、省电子学会、太重、太钢、太原理工大学、山大商务学院、山西财专、公安医院、太原卫星发射基地等进行技术讲座。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深化,随着全省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中心开始探索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网络信息技术人才的途径。
从2002年度开始,中心作为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教学研究实习基地。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聘我为兼职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由我为学院的工学研究生与工程研究生讲授“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体系结构”两门课程。
在实施863“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项目的过程中,中心积极进行对基层管理干部、农村技术人员、种养殖大户、乡镇村信息员的培训,为推进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培养了大批掌握网络信息应用技术的有用人才。
通过多年培训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心逐步建立并健全面向政府领导、面向信息主管、面向用户、面向网管、面向信息资源开发、面向青年学生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在建设培训环境的基础上,加强了各层次、各领域应用培训教材的编写,并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培训方法,在基于网络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网上教学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
在信息时代,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我们不能把网络信息技术束之高阁,这里最关键的是要大力推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武装传统产业,提高工农业生产和服务业的附加值,给全社会各业发展注入新的巨大活力,以促进传统经济各产业的更新换代,推进工农业、电信交通、金融商业、教育科研、文化出版、娱乐旅游等领域的现代化进程,带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建设山西省Internet网络接入服务中心、启动三晋互联网事业建设之初,中心就意识到,全面推进网络信息化事业的关键,是网络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而应用的深度与广度是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标尺。
因此在开发“四网一窗”和“山西资讯”网上信息系统,开展ISP、ICP服务、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和数据库建设,进行Internet宣传与普及网络信息化知识的同时,中心就逐步开展了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探索在各领域应用的模式与方法,以及开展网络信息技术服务的途径。
为了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服务,增强基于网络平台的服务功能与性能,中心组织技术人员精心设计、自主开发了基于WEB技术的、可用于各类综合和专业网站的信息服务的交互式信息发布和管理系统“信息超市”,开发了基于linux与Windows的应用服务软件、基于浏览器的工具软件等,开发了网页制作开发模板,开发了用于网站导航软件等。
为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和信息资源开发的效率和效能,中心加强了信息资源开发模式、开发技术、网上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多年来全省已经开发的数据库、信息库支撑环境各异的现实情况,开展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技术和数据库迁移重组技术的研究,并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技术、数据库迁移和重组、异构数据库开发技术的咨询指导服务。
在工具软件和服务平台环境的支撑下,中心积极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应用服务,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网页制作指导服务、网站建设咨询指导服务、网络信息系统构建开发技术咨询指导服务等,同时向社会免费提供设计、开发、网页制作等工具软件的下载服务等,有效地推进了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早在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掀起热潮之际,由于中心起步较早,先行一步,在网络建设与网站开发方面积累了经验,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网络信息技术人才,所以,省内一些部门和单位在进行网络建设与网站开发时常向中心提出支持与指导的要求。中心积极回应,以热忱的态度、主动服务的意识,派有经验、技术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服务。例如,我作为省卫生厅信息化专家、粮食厅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帮助这些部门制定卫生系统网络建设与信息化规划,作为太原电视台“HFC网”的建设顾问,参与了太原电视台HFC网与ATM网建设的策划、规划与方案审定等工作,作为“山西省党政公众网”专家组副组长参与了山西省党政公众网建设的指导工作。还指导山西日报社等单位建设网站,指导省计生委、太原市市委、政府、人大信息化建设等。
中心还应省内一些部门和单位的要求,承接了为社会服务等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开发任务。例如,1999年,受山西电视台的委托,中心为山西电视台策划、设计和开发了山西电视台(ShanxiTV)网上信息系统等,当系统上网运行取得反馈意见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用户的需求,中心又对该台的网站进行了整体改版设计工作。新版在内容上增加了对黄河电视台的宣传;在功能上增加了有奖竞答、回音壁、TV to NET聊天室、内陆看谈、收视调查、话题征集、嘉宾征集、新闻线索、彩票信息等交互式栏目,并增加了留言簿审核机制,阻止了不良信息的发布;在形式上进行了全新的包装设计,使该网站清新亮丽、布局清晰、形式统一、风格一致,并使用了大量的动态技术和后台程序,对该网站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得到电视台领导和用户的一致赞赏。
又如,中心为山西省知名企业长江大酒店开发了网络站点。该站点根据企业特点采用了新技术和新的表现形式,较好地实现了网络与企业文化的统一,为我们进一步开拓服务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与声誉。
再如,中心接受省科协的委托,完成了省科协“业务指南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本系统是一个基于多媒体技术、采用电容式触摸屏和背投式大屏幕投影技术的信息查询系统,本系统设计合理、界面友好,为来省科协办事的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查询工具。
2003年5月,为提高作为211大学的知名度与影响,太原理工大学决定对太原理工大学网站进行全面策划改版。中心受太原理工大学委托,对太原理工大学网站系统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并根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全面开发与页面制作。
随着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很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向中心提出了网络建设与信息系统开发的要求,为推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心积极回应,满足用户的需求,承接了相应的网络工程。
为了提高网络建设与信息系统开发的质量,中心加强了基于局域网和广域网构建技术的研究,开展了Intranet技术的研究,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开发技术研究,开展了基于B/S/D模式的框架构建技术、先进的基于B/S/模式的办公自动化技术、协同工作技术、先进的平面设计技术、软件工程管理与开发技术等的研究,积极开发满足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各种应用系统。开发了用于企业的Intranet系统,开发了基于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网管软件,流量计费软件,以及其他工具软件。
在此基础上,中心还先后完成了省电建三公司内部网、朔州市科委局域网、运城科委内部网等多项网络工程。为省煤炭厅信息网的主页进行了设计与制作;为神通公司进行了站点的建设与安装调试;为三维集团Web站点进行了设计、软件开发与网页制作等。
同时,中心积极采取合作开发的方式,先后与北京联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基于INTRANET的办公系统和通用网络办公系统LKOA律师事务模块;为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山西信息交易部设计开发了基于网络应用的技术交易项目管理系统;与省证券合作,开发了I618金典证券网站。
中心还通过承接与外包软件开发,积累软件和应用系统的开发经验,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的掌握现代最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艺术的队伍和人才,为中心的发展储备了力量,奠定基础,以便为我省的信息化事业发展做更大贡献。
例如,中心和北京中讯公司合作,承担了日本软件的外包工程,参与和完成了日本邮政省电报管理系统、次世纪银行管理系统(GDS)、野村证券客户管理系统、EC Frame Work、住友商社GMC的二次开发等项目;与上海捷思公司合作,承担了日本KONICA公司的G-LAD制造管理系统项目的开发工作;并参与了便利店商务系统eCVS的总体设计。
通过积极开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服务工作,承接网络建设工程,为企事业单位开发网络信息应用系统,为社会提供网络建设与信息技术应用服务,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网络信息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
自从筹建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以来,我们一直奋战在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的第一线。就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们又被时代卷入一场特殊的战役。
所谓计算机2000年问题,是指在早期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中,为节省存储空间,只采用了两位十进制数记录年份的最后两位,如:将1976年记为76,因此,当时间从1999年的12月31日跨入2000年1月1日时,就会出现2000年被误认为1900年的问题。大部分老一些的主机系统、许多个人计算机和数以百万计的嵌入软件程序并安装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半导体芯片,到2000年1月1日都有可能因时间判断的混淆,发生故障,不能正确处理相关数据,造成混乱,甚至崩溃。正是这看来简单的一个小小的误解,却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引发经济上、军事上、科学计算与人类社会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更大的错误!
现在说起来也许人们觉得好笑。因为自从地球这一“诺亚方舟”上出现生命以来,人类无疑是最聪明的高等动物,而搞计算机的又都是高智商的科技英才,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这个2000年问题,问题出在“用十进制数记录年份的最后两位代替四位数”,其理由仅仅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这一太滑稽了。搞计算机的专家们怎么会这样吝啬与笨拙?!
这也说得太轻巧了,真所谓“饱汉不知饿汉饥”!稍微了解计算机发展史的人都知道,在计算机发展早期,存储空间是十分稀缺的资源。记得在工学院上学时,学校的DJS131的磁芯存储器容量只有64K!
那时,由于存储空间资源的稀缺,在内存中程序与数据是不分开的,程序员在编程时为有效利用有限的存储空间进行复杂的运算,必须在运算过程中记清这些二进制编码程序与数据变换!即使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及以后,虽然存储空间由于技术的进步,程序与数据分离存储,我们在编程时也要考虑空间的分配问题,计算程序运行对内存、缓存等的要求。
在当时,为了节省昂贵的存储空间,程序设计师采用了月月/日日/年年或日日/月月/年年的方式来表示时间,无疑是一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智者千虑,搞计算机的智者们也绝没有想到计算机发展速度如此之快,计算机应用领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拓展到如此广阔的领域,因而程序设计师绝没有想到这一智慧的设计会给未来埋下无法估计的隐患!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把2000年问题散布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又由于网络化应用的发展,2000年问题又将会产生连锁反应式的大范围影响,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中一切与日期有关的过程,如:日期的计算、排序、检索、比较和存取等都会因逻辑判断的错误而发生混乱,并给社会造成损失,无论是金融财税、股票、保险,还是通讯网络、公共医疗、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社会福利,都将受到影响,更严重的是,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及网络化应用的发展,使连网的任何一部分的“崩溃”,都可能象一颗“定时炸弹”连累他人受害。
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国际银行2000年圆桌会议上,经济学家指出:计算机2000年问题爆发后,全球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已达60%,甚至有发生萧条的可能性,希望各国密切合作,共同为减少2000年问题出现时不可避免的中断现象而做好准备。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表明,我国当时的各种软件系统,60%左右存在程度不同的2000年问题,特别是金融、统计、税务、保险、海关、证券、邮电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和部门更严重,这些系统如果因为2000年问题出错甚至崩溃,将会造成严重损失,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各部门的日常工作,这就是世纪之交的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挑战。
1998年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就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专门下发了文件《关于解决2000年问题的通知》,其中有明确规定:要强制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对因玩忽职守,未及时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而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后果的部门和单位,要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由于不可克服的原因,届时不能完全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部门和单位,要从现在开始就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报有关主管部门审定,确保不影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这是我国第一次向千年虫问题宣战。
党中央国务院的号令一下达,全国各地立即行动起来,解决千年虫问题战役就此拉开了序幕。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和各省政府多次行文,跟踪工作进展,确保万无一失。
1999年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山西省计算机2000年问题领导组,统一部署、管理全省的工作,值此,山西省拉开了解决千年虫问题战役的序幕。
由于在全省信息化工作中形成的地位,我们省网络管理中心被省政府指定为山西省2000年问题的技术支撑单位之一。1999年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Y2K问题领导组与专家组,我作为省信息化领导组专家组成员,被任命为山西省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技术专家支持小组主要成员。
众所周知,计算机2000年问题不仅是个复杂的技术问题,而且也是个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政治、经济、法律问题。
首先是硬件、软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我国,世界上主要计算机公司的产品几乎都在应用中,型号繁多,环境多样。除直接进口的、并经多次升级换代的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外,又有各用户部门在多年使用过程中自行开发的各类应用软件和接口软件,不仅相互交错、结构复杂,而且缺少必要的技术文档。
管理组织的复杂性。信息系统涉及众多部门,需要采取跨部门的合作和集体行动,绝非仅靠技术部门就能独自解决问题,因而这项工作更加艰巨和复杂。2000年问题的解决,必然要涉及到单位或企业内部和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和协调,要求建立起标准文档系统和合理的运作规程,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因此精心的协调、调度和控制管理成为了解决2000年问题的前提条件。
因此,在参加省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领导组组织的动员会、报告会、技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的同时,我们省网络管理中心组织了专门的队伍,对计算机2000年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对2000年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重点对解决2000年问题的技术方案与应急措施进行了探讨。
为了使研究对全省2000年问题的解决有更广泛的指导意义,我们还利用自有的网站“中国山西之窗”和“山西资讯”重点宣传2000年问题的起因、影响、最新动态和相关的解决办法。我还应邀在省电台进行了2000年问题系列讲座。
在省信息化领导组的领导下,山西省解决Y2K问题工作计划与技术方案的制订工作立即展开。1999年10月,山西省开始制订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工作计划与技术方案,由我执笔,专家组起草了《山西省解决2000年问题应急行动计划》。我还带领省网络管理中心心参与了全省Y2K问题的规划、各行业或部门Y2K问题的认证,全局性技术问题的解决,为实现全省Y2K问题的顺利解决积极主动开展各方面的工作。
中心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省信息化领导组的信任和赞赏,而我在全省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上的突出表现,受到了省信息化领导组的充分肯定和信息产业部的嘉奖,获得了信息产业部2000年9月颁布的“解决2000年问题”先进个人奖。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领导组的指示精神,结合科委科技信息网络系统的具体建设情况,1998年12月,省科委及时成立了解决计算机Y2K问题工作领导小组,高振波副主任任组长,省科委政研处、计财处负责组织工作,我被任名为技术保障组组长,我们网络中心被指定为省科委系统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技术支撑单位,负责技术方案的制订和技术问题的解决。
在省科委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领导组的领导下,我带领网络中心对省科委系统存在的计算机2000年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并参加了省科委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工作计划、技术方案、应急行动计划等的起草和制订工作,负责工作计划、技术方案、应急行动计划的具体实施及督查。
为防范2000年到来时省科委系统内出现2000年问题,导致系统崩溃和工作损失,我们网络中心受省科委委托,于1999年12月初制定了全委应急措施。
根据计划,组建了山西省科委Y2K问题应急指挥中心,并就计算机2000年问题应急计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广泛宣传。我们网络中心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了紧急救援小组,并且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责任。
科委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开始于90年代初,硬件从286、386到p2、p3型机共同存在,软件的使用也从DOS、WPS、Window3.1到windows95、windows98并存,数据库平台则以foxpro和SQL server为主,1999年时不同型号计算机共有70余台。因此科委的计算机问题解决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
省科委主要的计算机相关工作集中在科委科技管理网络信息系统上。2000年使用的《山西省科委科技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由六大体系、二十二个管理子系统构成,包含上百个子程序,上万条语句,网络平台使用NOVELL4.0,数据库使用FOXPRO,主要功能是文字处理、业务管理和预测分析、日常工作管理等。由于科委科技管理网络信息系统于1992年即已投入使用,在历经8年的时间内,计算机经过逐渐更新换代,参差不齐,另外,该系统使用的软件平台和数据库也存在2000问题的隐患,因此科委科技管理网络信息系统应用广,涉及人员和机器多,是科委在解决2000问题中的重中之重,针对以上问题,经过研究和实际考察,我带领中心制订了科委科技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条经济实用、简单快捷的解决问题办法。
按照方案,我组织中心相关人员积极组织实施。从硬件及系统平台、网络平台、软件开发平台、应用软件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检测。工作涉及一台网络服务器、50多台微机,需与科委领导、13个职能处室和4个委直属部门协作完成。经过升级硬件、更换平台、改造数据库、重新构建整个系统应用软件等方式彻底解决了该系统中的2000年问题。
我还带领中心积极主动协助计财处解决委机关内部网MIS系统和各处室的计算机2000年问题,组织力量对委机关内部网MIS系统计算机2000年问题进行诊断和程序及数据编码的修改工作。
2000年二月份、三月份均有闰月问题,在1999年工作的基础上,我还组织中心成立了“2000年闰月问题”小组,集中精兵强将,派专人值班,接受用户咨询,全力以赴,及时解决了问题。
在我们中心的积极努力和相关单位和人员的配合下,省科委的计算机2000年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实现了平稳过渡。
在投入主要精力解决科委机关的计算机问题的同时,我们网络中心还负责对委下属单位2000问题的全面解决进行指导。
为了把各下属单位的2000年问题摸清楚,解决好,我先后派技术人员到委下属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设计了委系统各单位计算机2000年问题调查表,各下属单位经过自查后将汇总信息反馈到网络中心。经过调查,发现生物所、基金发展总公司、煤转测试中心有部分计算机存在2000问题,我组织中心人员热情协助这些下属单位解决了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技术问题。
在省科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处室和各单位的积极协助下,在我们网络中心所有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省科委机关及下属单位没有出现一例2000年问题,保证了科委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转。由于网络中心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在省信息化领导组召开的“Y2K问题验收总结工作会”上,中心被评为先进单位。
当2000年新年钟声敲响之后,人类迎来了21世纪的新纪元!经过逐梦网络信息时空、开创三晋网络时代的洗礼,在计算机2000年问题——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和我的团队——山西省管理中心踏入了21世纪!
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席卷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风靡世界,网络信息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是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诞生的催化剂。
当时,省科委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蛙跳式”战略,引领山西省后来居上,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作为组织上的措施,省科委决定筹建成立集管理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部门,进行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试验和示范。这一使命历史性地落在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身上。
所以,山西省编委在《关于成立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的通知》(晋编字[1997]11号)中设定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山西省信息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承担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训和网络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自成立之日起,怀着对发展山西网络信息事业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一直以“开创和推进三晋互联网事业发展”为己任,搏击信息革命风云,弄潮Internet,逐梦网络信息时空,为山西省首先引入Internet,并构建山西省互联网中心,开展以Internet接入服务为主体的ISP服务与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ICP服务;建设与开发三晋第一网站“中国山西之窗”,以“山西之窗”和“山西资讯”两大网上信息系统为基础,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引领与示范;以山西省科技信息网为样板,进行网络建设的引领与示范;积极开展Internet宣传、普及网络信息化知识,自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种类型各级层次的网络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主动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探索在各领域应用的模式与方法与途径,全力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为社会各领域和单位进行网页制作和网站建设服务,承接网络建设工程、努力推动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等,为推进三晋互联网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就这样,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折的重大历史关头,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成为了山西省网络信息事业的开拓者,是山西省信息网建设和基于互联网网站开发信息资源的先驱,有力地推动了山西省网络信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在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及山西省信息发布中心成员山西省经济信息中心、省教科网网络中心、省外经贸厅信息中心以及为创建和发展三晋互联网时代同仁们的共同努力下,山西省网络信息事业得到飞速发展与快速进步。
就在我们逐梦网络信息时空的这些年,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和信息化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到2000年,国家电信主干网已经全部建成,上网用户开始攀升至2250万,点约265405个,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网络使用国。这都意味着中国的互联网在以成倍的速度成长,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朝阳产业。
1999年2月,国务院批准中国电信改革方案,为国有公司有充分的能力面对市场竞争,信产部对中国电信进行了拆分重组,电信、联通与移动三巨头发展步伐迅速加快。加之这些全国性大公司在线路经营上的天生垄断优势,在其进入互联网业务后,很快成为网络线路与带宽的提供者,成为最大的ISP服务的提供商。由此,互联网的进入门槛降低,接入用户大都投入这些电信公司门下。
在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建立初期,为了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无论网络建设还是信息资源开发,都是通过科委的项目资金运作的。那时,样板与示范作用,开创与快速发展,是优先考虑的目标。当时为的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筹建与建成初期,作为中心的负责人,我也没有来得及深入考虑三晋互联网建成后的下一步该怎么走的问题。
当网络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蓬蓬勃勃发展起来后,特别是全省范围内的Internet接入服务为主体的ISP服务与以信息服务为主体的ICP服务需求井喷式发展后,电信、联通与移动这样的全国性运营商成为ISP提供商是必然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在互联网引入初期以引领与示范为目标进行ISP与ICP服务的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已无法适应互联网井喷式发展的需求。在实际操作方面,作为差额预算的我们中心,以公益模式已无法适应全社会范围商业化运作的现实,必然面临生存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完全公益模式的ICP服务,信息资源开发与网站维护缺乏资金支持,作为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中心,如ISP与ICP服务作为主业,运行盈利模式成为难解的症结。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中心掌舵人的我,开始全面深入探讨在完成开创三晋互联网基本目标实现后网络管理中心长远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研究中心的战略定位、技术路线与实施策略等问题。初步的结论是:必须根据变化的情势,顺应发展的趋势,进行战略转型。
面对问题和挑战,在对世纪之交我们开展的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等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我组织全中心进行了关于中心战略转型的大讨论。
毫无疑义,当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滚滚而来之时,我们紧紧抓住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重要历史转折时刻的历史机遇,积极迎接网络信息革命的挑战,自觉扛起信息革命的大旗,搏击Internet风云,致力于三晋的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开创了三晋互联网时代,大大推进山西省网络信息化建设事业,成效是显著的,有目共睹的。
在这一过程中,紧紧抓住未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引领三晋互联网的发展,开展“ISP与ICP服务”,进行网络建设和网站开发的示范,成为山西省网络信息事业的开拓者,在山西省网络信息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足迹,这一切都应充分肯定。
但是,从一开始,我们网络管理中心所做的一切,都是吃螃蟹的工作,具有浓厚的研究创新性质,开发工作也充满探索与革新。从单位的性质而言,尽管是差额运算,但整体上说性质还是事业单位。而从人员结构而言,开始是从省自动化所和省科技情报所选拔的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背景也都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后来招来的大学生,除个别因网页设计与人机多媒体界面开发具有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外,也都是信息技术类的背景。
⑴从总体上说,中心定位为具有研究性质的技术开发类单位。ISP与ICP等服务业务不是我们的主业。在开创三晋互联网的历史阶段,我们引进Internet,构建网络信息服务中心,开展ISP与ICP服务,是为了引领与示范。由于是互联网的开创工作是“吃螃蟹”,也是充满研究与探索的工作。当三晋互联网开创工作基本结束之后,ISP与ICP等服务将进入常态运营之后,我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ISP与ICP等服务应转给网络运营商与网站信息资源服务商。
⑵从精神层面而言,中心的方向是网络信息技术研究,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因而,必须深入学习与研究网络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软件技术等,要不断探索网络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应用,是我们永远的任务。
⑶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远未完成,但以Internet为代表、以网络化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革命已把人类社会的进程带入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阶段,毫无疑义,信息化与工业化并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将是未来我国发展的主旋律,因而,积极主动投身信息化建设的洪流中,是我们IT人的历史使命。
因此,深入学习与研究信息化的要素、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认真探索信息化建设的规律,是摆在转型面前的重要任务。
中心建立初期,计划建立一包括接入、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服务、网络集成、软件开发等全方位的网络中心。根据确定的战略定位,中心的工作重心有计划地进行了战略调整。
鉴于电信与广电系统的快速发展,其具有中心无法比拟的线路优势和贯通全国的体系,我们和IT界同仁启动山西互联网事业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中心首先决定退出包括互联网接入在内的ISP服务。原有的用户,经和山西省和太原市电信部门协商,全部转给电信系统。
接着,逐步退出网站ICP服务,只保留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有计划地推进信息资源库的建设,首先是科技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同时,积极落实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向IPP的转移。就网络信息应用而言,在搞好科研教育领域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向经济等其他领域拓展,下大力气开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相关技术,迎接未来互联网经济带给我们的挑战。
从面向全社会的ISP、ICP服务退出后,转向基于网络的软件产品开发。要在软件产品开发上下大功夫,认真研究相关技术,详细制定开发计划。重点开发Intranet软件系统,基于Linux与Windows/NT的网管软件和应用软件,基于浏览器的工具软件等。例如,开发基于拨号用户的计费软件和基于流量的计费软件,开发局域网的计费软件,开发基于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网管软件,开发站内导航软件、网页开发模板系统软件等。
我们已经踏上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征程,毫无疑义,信息化将是我们IT人的历史使命。为此,迅速转向信息化建设主战场是历史的必然。当然由于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因而,不仅要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技术,探索信息化建设的规律,还要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方法与技术。
根据这一战略转变,中心逐步调整了业务结构和人才结构,规划、目标乃至业务建设、技术研究与开发、人才培养都逐步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实现这一总的战略。
在新的战略的指导下,在2001--2002年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一方面在继续加强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同时进行了各方面的探索,在全方位推进山西省网络信息化建设事业的道路上,迈开了新的步伐,为今后长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的战略方针确定后,我们首先将信息资源开发放在重要地位,在加强科技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时,努力开发各种综合性的信息资源,有计划、分阶段开发涉及山西省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级各类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作用。为提高信息资源开发的效率和效能,中心加强了信息资源开发模式与技术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多年来全省已经开发的数据库、信息库支撑环境各异的现实情况,又开展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技术和数据库迁移重组技术的研究,为全省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奠定基础。
网络信息技术重在应用。在多年来开发研制的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相关系统的开发技术,深入研究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协同工作技术,积极开发满足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各种应用系统。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软件市场成为IT行业竞争的领域,对于中心来说也是一次机遇。从2001年开始,我们不仅为政府服务,也开始面向市场寻找商业用户,并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T产品,为社会提供网络信息技术服务。
合作开发就是一个快捷有效的方式。中心先后与北京联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基于INTRANET的办公系统;与省证券公司合作开发了I618金典证券网网站(该网站是以证券交易为主导服务的网站,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和服务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北京中讯公司合作,承接了日本软件的外包工程,参与和完成了日本邮政省电报管理系统、次世纪银行管理系统(GDS)、野村证券客户管理系统、EC Frame Work、住友商社GMC的二次开发等项目;与上海捷思公司合作承担了日本KONICA公司的G-LAD制造管理系统项目的开发工作;与北京联达动力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通用网络办公系统LKOA律师事务模块,并参与了便利店商务系统eCVS的总体设计;为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山西信息交易部设计开发了基于网络应用的技术交易项目管理系统等等。
通过合作开发,不仅拓展了中心的业务范围,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公司多为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市场的大公司,使中心人员学习和掌握了国际最先进的主流技术,如INTRANET技术、基于B/S/D模式的框架构建技术、基于B/S模式的办公自动化技术、协同工作技术、先进的平面设计技术、软件工程管理与开发技术等,积累了宝贵丰富的开发经验,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掌握最先进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人才,为网络中心今后的发展储备了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根据自己的特点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不断加强对外合作,开拓自己的工作视野,同时,也在探索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走出为社会各领域和单位服务的路子,推进了全省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应山西电视台的委托,我们组织专门项目组对该台的网站进行了整体改版设计工作。新版在内容上增加了对黄河电视台的宣传;在功能上增加了有奖竞答、回音壁、TV to NET聊天室、内陆看谈、收视调查、话题征集、嘉宾征集、新闻线索、彩票信息等交互式栏目,并增加了留言簿审核机制,阻止了不良信息的发布;在形式上进行了全新的包装设计,使该网站清新亮丽、布局清晰、形式统一、风格一致,并使用了大量的动态技术和后台程序,对该网站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得到电视台领导和用户的一致赞赏。
我们还接受山西省知名企业长江大酒店委托,为其开发了企业网站。该站点根据企业特点采用了新技术和新的表现形式,较好地实现了网络与企业文化的统一,为我们进一步开拓服务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与声誉。
自主开发了基于WEB技术的交互式信息发布和管理系统“信息超市”。该系统具有会员注册与权限管理,信息检索与发布、回复、维护,管理员维护等功能模块,该应用系统基于Windows NT的IIS平台,采用ASP技术进行开发制作,后台数据库基于MS SQL Server数据库,利用OLEDB与SQL数据库建立通信,可用于各类综合和专业网站的信息服务。
在为省科技厅开发基于触摸屏和背投式大屏幕投影的“政务公开系统”之后,受省科协的委托,开发完成了省科协“业务指南系统”的设计工作。本系统是一个基于多媒体技术、采用电容式触摸屏和背投式大屏幕投影技术的信息查询系统,本系统设计合理、界面友好,为来省科协办事的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查询工具。
我们还受企业委托,先后完成了省电建三公司内部网、朔州市科委局域网、运城科委内部网等多项网络工程。为省煤炭厅信息网的主页进行了设计与制作;为神通公司进行了站点的建设与安装调试;为三维集团Web站点进行了设计、软件开发与网页制作等。
就这样,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中心实现了思想上与行动上的转型,进一步确立了科研开发的战略定位,在搏击信息革命风云、弄潮Internet,基本完成开创三晋互联网的战略任务之后,又踏上了向信息化主战场进军的征程。
现在回顾在世纪之交我带领网络管理中心这一团队经历的“逐梦网络信息时空”的日日夜夜,依然心潮澎湃。尽管这段历史在山西信息化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是非常短暂的瞬间,但每每回忆起那时紧张战斗的日日夜夜,心中常常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也深深为我们为开创三晋互联网时代所作的贡献感到由衷的自豪。因为这是一件“吃螃蟹”式的拓荒者事业。
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山西省网络管理中心完成筹建、走过成立初期奠基的阶段。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心站在Internet的潮头,逐梦网络信息时代,成为山西省网络事业的开拓者与互联网网站建设的先驱。中心所有人员都投身到这场伟大光荣而艰巨的战斗中,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为我省网络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培养与造就了一批网络信息技术人才,为中心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中,象田沁祥、余建明、任军、刘军、陈庆伟、郑晓濛、姬有印、杜戎平等已逐步成长为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的带头人或骨干,贾艳、郭宇强、李三平、张贵明、付裕峰等一大批青年技术人才脱颖而出,迅速成长,逐步成长为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的中坚力量与骨干,中心作为一个信息技术研究开发、推进山西省信息化事业建设的整体,也逐渐成熟与发展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