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断开 vpn 打不开网页
今年是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弘揚擁政愛民、擁軍優屬光榮傳統,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團結,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保衛國防的濃厚氛圍,為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為推進強國強軍匯聚強大力量。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廣大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創造,在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軍地各級著眼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大力弘揚雙擁光榮傳統,雙擁工作組織領導更加堅強有力,宣傳教育深入人心,服務備戰打仗積極有為,支援經濟社會建設成效顯著,譜寫了軍政軍民團結奮斗的絢麗華章。
近期,本報記者赴浙江寧波、陝西延安等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實地調研,走訪基層一線部隊,傾聽軍政軍民團結奮斗的故事,展示軍地各級創新推進雙擁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今天刊出第一篇報道。
海南三沙,赤瓜礁畔,海風吹起陣陣波瀾。這裡是祖國最南端的島礁之一,也是守衛國家海洋領土主權的第一線。
“從小我也生活在海邊,聽著海浪聲長大,我時常想你們,我們所擁有的和平安寧都是像你們這樣的戰士堅守得來的……”伴著海浪聲,駐守赤瓜礁的官兵們打開一封來信,一行行略顯稚嫩的字跡映入眼帘。
讀完信,官兵們將海沙、海螺和南沙島礁特有的花朵仔細打包,托過往的漁船捎走,回贈給遠方的孩子們。他們在回信中說,同學們的心靈,就像祖國南沙的海沙一般,細膩、純潔、美麗。
“車馬遠,情意長。”35年間,大榭島上的大榭中學師生和赤瓜礁守礁官兵千裡傳書,用300多封書信架起了一座軍愛民、民擁軍的橋梁。
一封封或長或短、情真意切的信件,將師生和官兵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溫暖與感動,就在躍動的文字間涌流。
“希望大榭中學的同學們踔厲奮發,實現自己的中考夢。小夢想支撐著大夢想,讓我們勠力同心,一起實現我們共同的強國夢。”
今年4月,赤瓜礁守礁官兵將親筆寫下的信箋,寄往數千公裡外的大榭中學。操場上,退休教師胡四海為大家深情朗讀,同學們認真傾聽。
1988年3月的一個上午,大榭中學地理老師胡四海看到報紙上的一則新聞——《南海有咱當兵的人》,其中詳細介紹了駐守赤瓜礁的官兵日常訓練的場景。看到官兵們身體浸泡在海水中,緊握鋼槍、高舉手臂宣誓的畫面,胡四海感動得熱淚盈眶。
那時,胡四海擔任班主任的班級裡,有不少調皮搗蛋的孩子。“守礁戰士比學生們的年紀大不了多少,我想讓學生們知道這些英雄的故事,讓他們學習英雄的事跡。”於是,胡四海召開了一次“祖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的主題班會。
這次班會,胡四海沒有強調紀律。全班幾十雙眼睛齊刷刷地盯著胡四海,望著他手裡的報紙。那張刊登著《南海有咱當兵的人》的報紙在全班47個學生手中傳遞。
“守礁官兵在艱苦的海島守衛海疆,才有了我們的和平安寧。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在胡四海的引導下,學生們熱烈討論,決定給礁上的海軍官兵寫信,告訴官兵們他們將班級命名為“海鷗班”,因為他們想成為“飛翔的海鷗”,與官兵們一起守護祖國。
那年5月,校方終於打聽到了部隊的大致通信地址,胡四海將裝滿學生美好祝福的信件寄往赤瓜礁。赤瓜礁距大榭中學數千公裡,遠離大陸、交通不便,信件能否寄到官兵手中,大家心裡沒底。
那段時間,胡四海和孩子們翹首期盼著回信。一個月、兩個月、半年……寄出的信杳無音信。一直到那屆孩子初中畢業,回信還是沒來。
直到1991年初,一封信件放在了教導處主任的辦公桌上。來信地址處的“海軍”兩字,引起了老師們的注意。
“你們寄來的包裹及信件已經收到,真誠感謝你們的深情厚誼。赤瓜礁遠離大陸,條件艱苦,但這一切動搖不了我們守礁的信心與決心,因為祖國與我們同在,你們與我們同在……”
原來,由於路途遙遠、郵寄地址不夠詳細,直到1990年8月,守礁官兵才收到信件,並立刻著手回信。他們將信紙鋪在礁石上,佝僂著腰一筆一畫地寫下回信,通過經過的漁船帶往陸地,又千裡迢迢寄向大榭島。
寄信的“海鷗班”學生已經畢業離校,胡四海把大家召回學校,一起來讀這封跨越千山萬水的珍貴信件。
泛黃的信紙,有種穿越時空的力量。同學們一遍遍讀著,感動得熱淚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戰士們用鋼鐵般的意志克服了烈日暴晒、海風狂掀、寂寞煎熬,守衛了國土,我們還要繼續給戰士們寫信,鼓勵他們、支持他們、祝福他們”。
“這是一次美好的‘雙向奔赴’。”胡四海說。后來,一屆又一屆的“小海鷗”們延續了與赤瓜礁守礁官兵“鴻雁傳書”的行動。給守礁官兵寫信,是班裡的大事,全班同學都要寫。大家非常認真,有的回家詢問家長,有的特地跑到學校圖書室查找有關赤瓜礁的資料。
官兵們也認真對待與師生們的每一封書信。一名戰士寫好信后反復叮囑指導員:“這是我寫過最長的一封信,一定要把它送到孩子們手上!”如果長時間沒收到回音,官兵們換班補給時,經常拉住文書問:“還沒有收到信?”
官兵和師生們談人生、話理想,彼此牽挂、互相激勵,總是有一肚子話想說。一代代守礁官兵在溫暖話語中感受師生們的牽挂,一屆屆大榭中學的學生們在感動中汲取報國的力量。
今年五四青年節前,面對大榭島七頂山紅色步道主題牆,大榭中學團員師生和入團積極分子放聲朗讀著守礁官兵的來信,誓言嘹亮,響徹島嶼。
35年間,大榭中學老師們將“赤瓜礁和守在那裡的兵”作為教育學生成長的“詩與遠方”。官兵們的故事和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啟迪和鼓舞著孩子們不斷成長、奮斗追夢。
35年的書信往來,就像一顆顆種子,在大家的心中播撒下希望和理想。每當有孩子在課堂上調皮,老師們都會語重心長地提醒:“想一想赤瓜礁上的守礁官兵,好好學習才能報效祖國!”
今年49歲的劉幼花依然清晰地記得,1991年自己讀到第一封“南沙來信”后,她給戰士們回信:“你們守在艱險的南沙,為人民創造幸福、安寧,我長大后一定要發揚好你們的精神,為人民服務。”
一茬茬孩子們逐漸長大,他們中有人穿上軍裝,走進軍營、走向深藍、走上島礁……在赤瓜礁官兵們的精神鼓舞下參軍報國的同學,也陸續給老師們寫來一封封信。
“赤瓜礁守礁官兵的精神感動了我,我決心將來也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王宇軒同學說。2021年,他被寧波效實中學海軍航空實驗班錄取,成為海軍飛行員的培養對象。
上初二年級時,他聽了不遠千裡來大榭中學探親的赤瓜礁官兵代表作的報告,深受感動ipad断开 vpn 打不开网页。“我希望像守護赤瓜礁的叔叔一樣,將來為國家海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王宇軒目光堅定。
王宇軒提到的那次報告會,已經過去了兩年多,但胡四海依然記憶猶新。2020年9月,3名官兵從赤瓜礁出發,前往大榭島探望師生。他們乘坐部隊的交通艇,在海上航行了數天,又換乘飛機,幾經輾轉才來到寧波。
接機廳相逢,胡四海一把抱住了赤瓜礁守備部隊教導員鄒良一,如同見到久別重逢的親人:“我帶著學生給你們寫了30多年的信,寫到頭發都白了,終於把你們盼來了!”
鄒良一第一次登上大榭中學講台,腦海裡浮現出戰友們喜滋滋地擠在一起看信的場景,一張張黢黑臉龐露出朴實的笑容。滄海孤礁,同學們真誠的話語滋潤了守礁官兵心田,堅定了大家守好國土的決心意志。
“大家在信中把我們當成偶像,你們的鼓勵,給予我們堅守的力量”“一定要好好站哨,因為我們身后有無數人凝望的目光”……講台上,官兵們誓言鏗鏘﹔講台下,同學們備受激勵。
守礁官兵一批批換防、轉業退伍,學生也一屆屆畢業,但通過書信給予對方的力量,一直在傳承。今天,閱讀大榭中學學生的信件,成為上礁新兵的“必修課”,砥礪他們在強軍之路上奮力前行﹔官兵們守礁衛國的故事和精神在大榭中學賡續,激勵著學子們昂揚向上。
“雖然我們很難見面,但守礁官兵們已經成為我校的編外教師、知心朋友,他們的故事和精神將永遠鼓舞著我們全校師生,兩種青春在家國情懷的動人底色上緊緊相連。”大榭中學黨支部書記胡美珍說。
跨越35年的通信,承載著綿延35年的友誼,凝聚起來的濃濃愛國擁軍情懷,已深深銘刻在大榭島廣大群眾的基因裡。
沿大榭島濱海南路向東,一座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建筑,坐落在鬆芷公園的東北側。朱紅色大門前,一副楹聯鐫刻著毛澤東同志的詩句——“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這裡是大榭島雙擁展覽館,裡面記載著大榭島雙擁工作的歷史。不少‘南沙來信’的原件,就珍藏在這裡。”“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大榭島八一八愛國擁軍聯合會主席黃金國介紹。
步入展覽館,“渡海第一仗”的三維場景“延伸”至參觀者腳下,讓大家仿佛置身於當年的戰斗場景中。
“1949年,我人民解放軍與舟山群島的敵人隔海相望,大榭島被推到了歷史的風口浪尖——當時,人民解放軍在物資匱乏、武器落后、天塹難逾的情況下,毅然發起‘渡海第一仗’,成功解放大榭島。”講解員深情講述著當年的戰斗歷史。
“解放軍與踴躍支前的大榭群眾結下深情厚誼,也拉開了大榭雙擁工作的序幕。”黃金國感慨,“大榭人民都熱愛解放軍,對守衛海洋國土的子弟兵有著深厚感情。這也是大家最初踴躍給守礁官兵寫信的精神動力。”
今天的大榭島,既是開發前沿,更是一片英雄的熱土。信來信往的幾十年間,大榭島建成了產業領先、生態宜居的“海上新城”。從未改變的,是島上軍民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情懷。
“愛我人民愛我軍”,作為與軍港共生的國家級開發區,大榭開發建設離不開駐島部隊的鼎力支持,他們在忠誠守衛祖國海疆的同時,全力支援、參與地方開發建設﹔大榭政府和群眾積極支持部隊的發展建設,軍地雙方優勢互補、親如一家,雙擁之花璀璨絢爛。
軍人身許國,理應尊其家。今年元旦前,一條條精美的圍巾,溫暖著赤瓜礁守礁官兵和家屬們的心。深冬時節,大榭島“暖心編織社”織好59條精美圍巾,還特意在圍巾上繡了“礁”字標牌。漂亮的圍巾,織滿了大榭人民對軍人軍屬的熱愛。
根據守礁部隊提供的信息,他們將圍巾連同寄語分別寄往福建、山東、河南等11個省份,寄到21戶守礁部隊軍屬家中,給他們送去一份溫暖、一份祝福,感謝他們對國防事業的辛勤付出。
“在寒冷的冬天,我們家裡收到祖國東海之濱大榭島送來的祝福和禮物,我代表我的戰友和家人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守礁戰士王明亮,代表守礁官兵及家屬寫下一封深情的感謝信。
在大榭採訪,我們聽到這樣一則故事:作為海軍艦長的丈夫即將執行遠航任務,一去就是大半年,然而臨行前妻子卻因車禍受傷被送到醫院,情急之下,丈夫向醫生敬了一個軍禮便含淚離開了。大榭開發區有關部門得知后,全力做好醫療保障和生活服務,解除軍人后顧之憂。
這樣的感人故事,在大榭還有很多。國家的和平與安寧,離不開軍屬的貢獻。解決好隨軍家屬就業、軍人子女就學、退役軍人安置等問題,軍人才無后顧之憂,軍隊才會戰力倍增。
大榭島海信社區建立起東部戰區海軍第一個軍嫂協會黨支部,使軍嫂黨員有了新的家。2019年6月,針對軍嫂就業意願強烈、又需兼顧家庭的特點,大榭島軍地聯合探索“互聯網+”靈活勞務模式,為隨軍家屬定制全職、兼職、不定時等多種互聯網平台靈活勞務崗位。
李玲玲是一名85后軍嫂。她希望在孩子性格習慣形成的關鍵期,能給孩子帶來更多陪伴。在孩子1歲左右時,她決定辭職回家,一邊帶娃,一邊尋找合適的工作。
2022年,她通過靈活勞務模式,成為一名負責“直播帶崗”的軍嫂,工作時間集中在每天孩子上學后到放學前。從剛開始直播時不能適應,到現在每天直播數個小時從容應對,李玲玲收獲的不只是收入,還有重新融入社會的自信。
時代在發展,擁軍手段在創新。大榭島上,擁軍支前從過去依靠群眾的扁擔和手拉車,變成了現在通過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舉辦軍人軍屬專場招聘會、推出“現役軍人家屬關愛支持項目”等,用心用情解決官兵的后路、后院、后代問題。
駐地在大榭島的海軍部隊領導多次表達感激之情:“后方的事情,你們幫我們解決了,保家衛國的事情,我們一定做好!”在軍地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島上軍民關系進一步融洽,愛民擁軍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