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s新建vpn连接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335万!2025高考报名人数一出,专家们预言的1400万大关,连个影儿都没看着,九年来首次下降,难道高考的独木桥真变宽了?
先别急着开香槟,这水可深着呢!表面数字降了7万,就以为竞争压力全面“退烧”?恐怕没那么简单。
你以为的1335万,就是全部考生了?那你可能把这事儿想简单了,官方说的这个数,主要是指参加普通高考的那拨人。
可我们老百姓心里,高考大军的形象可没这么“苗条”,那些参加中职单招、专升本的同学们,他们也是奔着大学去的,只不过统计的时候,人家可能走了另一条“专用通道”。
要是把这部分也算上,实际想通过考试改变命运、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恐怕又是另一番光景。网上不是有传言说,今年的高考生可能逼近1400万吗?甚至还有人说,光复读生就可能摸到500万的边儿,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简直是高考大军里的“超级方面军”。
就拿河南来说吧,高考难是出了名的,官方公布的考生数,和真正走进考场、包含复读生在内的实际规模一比,差距可不小,也难怪河南的985大学录取率低到只有0.84%,简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再看看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本科录取率超过65%都不算稀奇,这地域间的机会差异,真是明晃晃地摆在那儿,你说扎心不扎心?所以啊,单看官方数字那点儿降幅就判断竞争缓和,恐怕是高兴得太早了。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复读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高考战场上的“老兵”,经验丰富,目标明确,一年苦读下来,平均提个50来分,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大新闻,可这多出来的50分,放在高考大省,足以把本科线往上推一大截,给应届的弟弟妹妹们带来的压力,那可是实实在在的。
你想想,一个班里,如果多了好几个平均分高出几十的“复读前辈”,应届生要想杀出重围,得多扒几层皮?难怪有些地方的考生会开玩笑说,在他们那儿考大学,简直是“地狱模式”的加强版,考上的,那都是“卷王之王”。
所以,即便整体报名人数看起来少了点,但如果复读生的比例不降反升,那对于应届生来说,竞争的残酷性可能一点儿也没减弱,甚至在某些局部战场,厮杀会更加惨烈,这就像一锅粥,勺子少了,但大块的“干货”多了,分到每个人碗里的,未必就更轻松。
那线年高考人数这微妙的“不增反降”,背后肯定有原因,你想啊,2007年出生的孩子比2006年还多了差不多10万,按理说高考人数也该水涨船高才对,怎么反而少了呢?这里头,教育分流这只“看不见的手”功不可没。
初中毕业,是个分岔路口,一部分学生进了普通高中,目标直指传统高考,另一部分可能就拐进了职业教育的赛道,通过中职单招什么的,也能升学。
以前大家可能觉得读职校没面子,但现在风向有点变了,国家又是出台新《职业教育法》,说职业本科跟普通本科学历一个待遇,又是给技能人才开绿灯,落户买房都方便。
时不时还能看到新闻说,某某中职毕业生凭着一手好技术,拿到了高薪,这不也挺香的吗?所以,一些学生和家长也开始琢磨,是不是非得在普通高考这条道上“卷生卷死”?换条路走走,没准儿风景更好呢?这种观念的转变,自然会影响高考报名的人数。
不过有意思的是,那边厢有人选择“绕道走”,这边厢复读市场却异常火爆,就算有些省份不让公办高中收复读生了,什么湖北、四川啊,结果呢?民办培训机构的市场一下子膨胀了三倍!
什么“全日制封闭集训”、“AI个性化提分”,各种花样层出不穷,家长们为了孩子能“再搏一年”,也是真舍得下本钱。
这种对普通高考近乎执念的路径依赖,和职业教育的逐渐被认可,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比。当然,也有大约三成的复读生,也开始把目光转向压力相对小一些的职教高考,这算是一种务实的清醒吧。
高考人数在变,高考的游戏规则本身也在悄悄“变脸”,到了2025年,新高考模式会更加普及,又有8个省份要加入“新高考俱乐部”。
这意味着什么呢?考生们不用再死守着传统的文科理科划分了,除了语数外这三门雷打不动的主科,你可以在物理和历史里挑一门,剩下的科目,选择余地也大得多。
这对于那些有点“偏科”,但在某些科目上特别牛的同学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他们可以扬长避短,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没准儿就能考出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跟着新高考来的dos新建vpn连接,还有些省份拿到了自主命题权,理论上说,这能让考卷更接地气,更贴近当地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至于考些“闻所未闻”的偏门怪题。
一般来说,刚开始自主命题的省份,出题可能会比较“温柔”,难度相对平稳,当然啦,这可不是说考生就能躺平了,知识点掌握扎实才是硬道理,不然再简单的题也白搭。
大学那边也没闲着,也在积极调整姿势。今年一口气新设了48所本科院校,不少好大学也在悄悄扩招。而且,大学的专业组划分也越来越细致,就拿北大来说,一下子分出了32个专业组,有的专业组要求你必须选“物理+化学+生物”这个硬核组合,有的则允许你选“历史+任意两科”。
这给考生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但也更考验你对自己的了解和规划能力,综合素质评价里头,还加了些“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实践”这类新内容,特长生加分也取消了,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还有些“润物细无声”的努力,在试图让教育的天平更稳一些。你可能想不到,现在西部地区98%的县城都已经用上了5G全息课堂,还有2300所中西部学校引进了AI当助教,这些高科技玩意儿,正在实实在在地改变农村学生的学习条件。
数据也挺有说服力:农村地区的985高校录取率提升了1.8个百分点,这里头,国家专项计划的贡献占了六成多,像清华这样的顶尖学府,在河南这些地方的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分数线甚至能比正常的统招线分。这对于那些渴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高考这场大戏,真是越来越复杂了,表面上数字的增增减减,背后是教育政策、社会观念、个人选择还有科技进步搅和在一起的结果,那座曾经被认为是改变命运唯一通道的“独木桥”,在分流政策和改革的推动下,好像是变宽了一些,岔路也多了一些。
所以,那座叫高考的桥,到底是变宽了,还是桥下的水更急了?或许,对每个站在桥头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桥有多宽,而是自己想游向何方,以及,有没有劈波斩浪的勇气吧,这变幻莫测的时代,既是挑战,又何尝不是给他们准备的最好舞台呢?